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5页 |
第一篇 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第一章 作物氮素推荐施肥技术及其应用 | 第15-24页 |
1 化肥施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6-18页 |
1.1 肥料利用率低,氮肥损失严重 | 第16页 |
1.2 化肥投放结构不合,局部地区肥效明显下降 | 第16-17页 |
1.3 重视化肥,轻视有机肥 | 第17页 |
1.4 科学施肥水平低,盲目施肥现象普遍存在 | 第17-18页 |
2 我国化肥施用现状 | 第18-19页 |
3 国内外氮肥施用技术研究现状及水平 | 第19-24页 |
3.1 土壤有效氮的测定方法 | 第19-21页 |
3.2 推荐施氮方法应用及有关影响因素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旱地施肥与保墒耕作技术 | 第24-29页 |
1 麦生产的水肥主导因子分析 | 第24-25页 |
2 水分对小麦的产量效应 | 第25-26页 |
2.1 降水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25页 |
2.2 底墒对小麦产量的效应 | 第25-26页 |
3 施肥和保墒与小麦产量的关系 | 第26-29页 |
3.1 施用化肥的小麦产量效应 | 第26页 |
3.2 施肥对旱地土壤剖面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 第26页 |
3.3 少免耕对稻麦产量及土壤有机质与容重的影响 | 第26页 |
3.4 保墒对旱地小麦增产的影响 | 第26页 |
3.5 留茬对土壤基础养分的影响 | 第26-27页 |
3.6 旱地肥力与施肥的关系 | 第27页 |
3.7 土壤保墒与肥效的关系 | 第27-29页 |
第二篇 试验研究 | 第29-93页 |
第三章 用EUF法研究~(15)N标记的植物体在土壤中的矿化能力 | 第29-3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1.1 供试土壤 | 第29页 |
1.2 ~(15)N标记的植物体的制备 | 第29-30页 |
1.3 培养试验 | 第30页 |
1.4 土壤样品制备和电超滤浸提法土壤 | 第30页 |
1.5 ~(15)N样品制备和分析 | 第30-31页 |
2 结果分析 | 第31-36页 |
2.1 电超滤浸提液的土壤全氮、无机氮和有机氮含量 | 第31-34页 |
2.2 同位素~(15)N浸提率分析 | 第34页 |
2.3 EUF对土壤有机氮的浸出率 | 第34-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3.1 原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动力学模式 | 第36-37页 |
3.2 ~(15)N标记油菜培养土壤有机氮的EUF浸提性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关中灌区冬小麦氮肥施用量及施肥时期的研究 | 第38-52页 |
1 材料及方法 | 第38-41页 |
1.1 试验条件 | 第38-39页 |
1.2 试验设计 | 第39-40页 |
1.3 土壤和植株取样方法 | 第40页 |
1.4 试验收获 | 第40页 |
1.5 样品分析 | 第40-41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1-50页 |
2.1 土壤供氮能力对小麦氮肥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2.2 小麦产量对不同施氮量的反应 | 第42-43页 |
2.3 不同施氮量下小麦对氮肥的反应 | 第43-48页 |
2.4 小麦的氮肥肥效 | 第48-49页 |
2.5 秋季施N的肥效反应 | 第49-50页 |
2.6 春季施N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50页 |
2.7 单位施N量的增产效果 | 第50页 |
3 结论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关中灌区冬小麦施N对土壤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 第52-6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2.1 土壤剖面全氮含量变化 | 第52-53页 |
2.2 施用氮肥对土壤剖面无机氮含量的影响 | 第53-57页 |
2.3 施氮对土壤剖面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 第57-59页 |
2.4 秋季和春季不同施N水平对土壤剖面NO_3~--N含量的影响 | 第59-60页 |
3 结论 | 第60-61页 |
第六章 不同保墒方法下施肥结构对提高旱地土壤水分利用率和小麦产量的作用 | 第61-73页 |
1 试验条件及方法 | 第61-64页 |
1.1 试验条件 | 第61-62页 |
1.2 材料与方法 | 第62-6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4-71页 |
2.1 不同施肥结构对旱地小麦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 第64-65页 |
2.2 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籽粒成熟度的影响 | 第65-66页 |
2.3 不同施肥结构对小麦籽粒产量的影响 | 第66-68页 |
2.4 施肥结构对土壤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 第68-71页 |
3 结论 | 第71-73页 |
第七章 旱地不同保墒耕作方法的保墒效果及增产效应研究 | 第73-8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1.1 试验条件 | 第73页 |
1.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73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73-81页 |
2.1 不同保墒耕作方法对土壤水分状况的影响 | 第73-77页 |
2.2 不同保墒方法下土壤微生物及其区系分布比较 | 第77-78页 |
2.3 保墒耕作方法对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 第78页 |
2.4 不同保墒方法对小麦产量的影响 | 第78-81页 |
3 结论 | 第81-82页 |
第八章 不同保墒措施下施肥结构对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 第82-93页 |
1 试验条件与方法 | 第82-8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3-91页 |
2.1 留茬少耕秸秆全程覆盖下施肥结构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83-86页 |
2.2 免耕补灌方法下不同施肥结构对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 第86-88页 |
2.3 不同保墒方法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 第88-91页 |
3 结论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