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1页 |
第一章 冰草属植物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1-21页 |
1 遗传多样性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 概念 | 第11页 |
1.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2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应用 | 第12-13页 |
2.1 物种内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 第12页 |
2.2 确定属种间的系统关系 | 第12-13页 |
3 影响遗传多样性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及取样策略 | 第13页 |
3.1 自花授粉植物 | 第13页 |
3.2 异花授粉植物 | 第13页 |
3.3 常异花授粉植物 | 第13页 |
4 冰草属植物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4.1 冰草属植物的分布及可利用性 | 第13-14页 |
4.2 冰草属植物的分类学 | 第14页 |
4.3 冰草属内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 第14-16页 |
4.4 冰草属在小麦族中的分类地位 | 第16-17页 |
5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7-20页 |
5.1 生化标记 | 第17-18页 |
5.2 分子标记在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进展 | 第18-20页 |
6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0-21页 |
第二章 新疆北部地区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冰草属植物的收集、细胞学及形态学观察 | 第21-2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1.1 材料采集 | 第21-24页 |
1.2 方法 | 第2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2.1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4页 |
2.2 新疆北部地区的冰草属植物 | 第24-25页 |
2.3 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地区的冰草属植物 | 第25-26页 |
2.4 新疆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冰草考察结果的比较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冰草属植物总DNA的RAPD分析 | 第28-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8-32页 |
1.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1.2 方法 | 第29-3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2-52页 |
2.1 数据分析方法 | 第32页 |
2.2 取样策略的制定 | 第32-35页 |
2.3 冰草单株DNA样品与5、10株DNA混合样品分析结果的比较 | 第35-36页 |
2.4 居群内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36-40页 |
2.5 居群间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40-46页 |
2.6 种间的遗传多样性的分析 | 第46-48页 |
2.7 毛沙生冰草在冰草属中的分类地位 | 第48-52页 |
第四章 讨论 | 第52-56页 |
1 RAPD进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第52-54页 |
1.1 DNA的质量 | 第52页 |
1.2 RAPD计带的处理 | 第52页 |
1.3 取样大小的确定 | 第52-53页 |
1.4 居群间及种间比较时用单株比较还是用混合样比较 | 第53页 |
1.5 种间关系比较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53页 |
1.6 我国冰草属植物的特殊性 | 第53-54页 |
1.7 RAPD引物在不同的分类单位中的多态性的差异 | 第54页 |
1.8 应用RAPD分析计算遗传多样性时应注意的问题 | 第54页 |
2 遗传变异的检测与度量 | 第54-56页 |
2.1 度量群体遗传变异大小的问题 | 第54-55页 |
2.2 基因位点的无偏样本 | 第55-56页 |
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6页 |
图版 | 第66-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