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依法治国概述 | 第1-20页 |
一、 依法治国及其涵义 | 第9-10页 |
1、 依法治国的目标是推动社会主义民主 | 第9-10页 |
2、 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 第10页 |
3、 依法治国必须健全法制 | 第10页 |
二、 中西方法治理论发展的历史回顾 | 第10-17页 |
1、 西方法治思想的历史发展 | 第10-12页 |
2、 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发展 | 第12-14页 |
3、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述要 | 第14-15页 |
4、 当代中国依法治国方略的形成 | 第15-17页 |
三、 依法治国方略的重大意义 | 第17-20页 |
1、 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 第17-18页 |
2、 依法治国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保证 | 第18页 |
3、 依法治国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内在需要 | 第18-19页 |
4、 依法治国是保证国家稳定的关键所在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公民法律意识概述 | 第20-31页 |
一、 法律意识及其分类 | 第20-22页 |
1、 法律意识的概念 | 第20-21页 |
2、 法律意识的类型 | 第21-22页 |
二、 公民法律意识的构成 | 第22-27页 |
1、 公民及公民的权利、义务 | 第22-23页 |
2、 公民法律意识及其构成 | 第23-27页 |
三、 公民法律意识的功能 | 第27-31页 |
1、 引导功能 | 第27-29页 |
2、 耦合功能 | 第29-30页 |
3、 反思功能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 | 第31-40页 |
一、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描述 | 第31-33页 |
1、 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交织 | 第31页 |
2、 积极态度与消极心理并存 | 第31-32页 |
3、 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 | 第32页 |
4、 法律意识层次有待提高 | 第32-33页 |
二、 我国当前公民法律意识成因分析 | 第33-40页 |
1、 商品经济不发达 | 第33-35页 |
2、 特殊历史环境因素 | 第35-36页 |
3、 文化传统的影响 | 第36-37页 |
4、 法律生活的失调 | 第37-40页 |
第四章 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的思考 | 第40-53页 |
一、 (?)当务之急是加强法制建设 | 第40-46页 |
1、 加强法制建设必须首先完善立法 | 第40-41页 |
2、 法律程序的进一步构建是重要环节 | 第41-42页 |
3、 人员素质的提高是实施法律的关键 | 第42-46页 |
二、 正确处理法律与道德的辨证关系 | 第46-49页 |
1、 道德与法律相互联系 | 第46-47页 |
2、 道德与法律又有区别 | 第47-49页 |
三、 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与全民普法教育 | 第49-53页 |
1、 灌输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价值观 | 第50页 |
2、 在广大群众和干部中普及法律常识 | 第50-51页 |
3、 加强学校的法律意识教育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