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Ni/MH 电池的工作原理 | 第12-14页 |
| ·储氢合金电极的失效机理 | 第14-15页 |
| ·储氢电极合金的研究现状 | 第15页 |
| ·钙钛矿(ABO_3)型氧化物电极 | 第15-22页 |
| ·钙钛矿(ABO_3)结构 | 第16-17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 ·ABO_3氧化物电极电化学机理分析 | 第18-20页 |
| ·ABO_3的制备方法 | 第20-22页 |
| ·本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 第二章 实验材料及实验方法 | 第25-30页 |
| ·实验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 ·实验试剂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25-26页 |
| ·样品的合成方案 | 第26-27页 |
| ·溶胶-凝胶法制备 LaFeO_3 | 第26页 |
| ·碳包覆 LaFeO_3/C 复合材料的制备 | 第26-27页 |
| ·材料的表征方法 | 第27页 |
| ·X 射线衍射(XRD) | 第27页 |
| ·材料微观形貌和结构的 SEM、TEM 观察 | 第27页 |
| ·红外光谱(FTIR)和拉曼光谱(Raman)分析 | 第27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 | 第27-30页 |
| ·氧化物电极的制备 | 第27-28页 |
| ·电极测试设置 | 第28页 |
| ·电化学性能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不同碳量对 LaFeO_3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30-44页 |
| ·引言 | 第30页 |
| ·不同碳含量 LaFeO_3/C 复合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 第30-43页 |
| ·柠檬酸络合金属离子原理 | 第30-32页 |
| ·LaFeO_3/C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 第32-36页 |
| ·LaFeO_3/C 电极的首次充放电特性 | 第36-38页 |
| ·LaFeO_3/C 电极的循环特性 | 第38-39页 |
| ·LaFeO_3/C 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39-40页 |
| ·不同碳含量对 LaFeO_3/C 电极交流阻抗的影响 | 第40-41页 |
| ·不同碳源 LaFeO_3/C 复合材料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 第41-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不同碳源对 LaFeO_3/C 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56页 |
| ·引言 | 第44页 |
| ·不同碳源改性后 LaFeO_3/C 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形貌 | 第44-48页 |
| ·不同碳源 LaFeO_3/C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分析 | 第48-55页 |
| ·LaFeO_3/C 电极的初始放电特性 | 第48-50页 |
| ·LaFeO_3/C 电极的循环特性 | 第50-51页 |
| ·LaFeO_3/C 复合材料的循环伏安曲线 | 第51-52页 |
| ·不同碳源对 LaFeO_3/C 复合材料交流阻抗的影响 | 第52-53页 |
| ·LaFeO_3/C 复合材料电极的动力学性能 | 第53-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总结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