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绪论 | 第6-14页 |
第一节 油气运移研究概述 | 第6-10页 |
一、油气初次运移 | 第7-9页 |
二、油气二次运移 | 第9-10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及思路方法 | 第10-14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4-21页 |
第一节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4-16页 |
第二节 凹陷特征概述 | 第16-21页 |
一、主要构造运动时期、重要不整合和沉积地层 | 第16页 |
二、张强凹陷及邻区基底特征 | 第16-18页 |
三、张强凹陷的构造区划 | 第18-19页 |
四、张强凹陷主要断裂特征概述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张强凹陷构造应力场演化分析 | 第21-31页 |
第一节 构造应力作用方向演化分析 | 第21-22页 |
一、燕山运动期 | 第21-22页 |
二、喜山运动期 | 第22页 |
三、现今 | 第22页 |
第二节 构造应力作用大小演化分析 | 第22-31页 |
第三章 张强凹陷现今三维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 | 第31-57页 |
第一节 地质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第二节 数学模型建立 | 第31-38页 |
一、模型单元划分 | 第31-34页 |
二、位移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页 |
三、应力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4-38页 |
四、模型岩石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38页 |
第三节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57页 |
一、应力大小分析 | 第39-45页 |
二、应力方向分析 | 第45-57页 |
第四章 应力场在油气勘探开发研究中的应用 | 第57-82页 |
第一节 生油层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计算分析——应力场在油气初次运移中的运用 | 第57-74页 |
一、从岩石破裂准则方面分析裂缝发育情况 | 第58-64页 |
二、从岩石能量方面分析裂缝发育情况 | 第64-69页 |
三、目标层裂缝发育情况综述 | 第69-74页 |
第二节 油气运聚数值模拟分析—应力场在油气二次运移中的运用 | 第74-82页 |
一、地应力引起的岩石变形 | 第74-75页 |
二、有效应力与孔隙压力 | 第75-76页 |
三、流体势 | 第76-77页 |
四、运移势场计算结果分析 | 第77-82页 |
结论 | 第82-84页 |
一、主要结论和认识 | 第82页 |
二、问题和研究方向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