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地震作用下结构剪切效应分析模型 | 第11-12页 |
·结构剪切效应非线性分析模型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短柱、深梁 | 第12页 |
·剪力墙 | 第12-15页 |
·剪切滞回模型定参方法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2 OpenSees 中考虑剪切效应的纤维模型介绍 | 第17-32页 |
·OpenSees 程序概述 | 第17-18页 |
·OpenSees 中考虑剪切效应的纤维模型介绍 | 第18-32页 |
·纤维模型中考虑剪切效应的模型化方法 | 第18-21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29页 |
·进行非线性分析 | 第29-32页 |
3 剪切恢复力特征参数研究 | 第32-62页 |
·剪力墙剪切恢复力特征参数研究 | 第32-43页 |
·Benjamin 公式 | 第33-34页 |
·G850010-2002 公式 | 第34页 |
·Hirosawa(广泽)公式 | 第34-35页 |
·对Hirosawa(广泽)公式的校核与修正 | 第35-43页 |
·捏缩效应参数的确定 | 第43页 |
·小跨高比连梁剪切恢复力特征参数研究 | 第43-55页 |
·龚炳年—方鄂华公式 | 第44-45页 |
·软化桁架模型公式 | 第45页 |
·拉压杆模型(the strut-and-tie model) | 第45-47页 |
·公式的校核与修正 | 第47-55页 |
·短柱剪切恢复力特征参数研究 | 第55-62页 |
·短柱的判别方法及定参骨架曲线 | 第55-57页 |
·周小真公式 | 第57-58页 |
·Hirosawa(广泽)公式 | 第58-59页 |
·GB50010-2002 公式 | 第59页 |
·公式的校核与修正 | 第59-62页 |
4 模型化方法的校核 | 第62-84页 |
·材料本构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62-69页 |
·材料强度及弹性模量 | 第62-66页 |
·混凝土与钢筋本构模型的其它参数 | 第66-69页 |
·校核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对比 | 第69-83页 |
·大连理工大学SJ 系列剪力墙构件的模拟 | 第69-75页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SW 系列剪力墙构件的模拟 | 第75-77页 |
·重庆大学W 系列剪力墙构件的模拟 | 第77-80页 |
·北京工业大学SW 系列剪力墙构件的模拟 | 第80-83页 |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5 剪力墙非线性性能影响因素系列分析 | 第84-97页 |
·剪力墙高宽比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84-87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84-8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5-87页 |
·剪力墙轴压比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88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88-89页 |
·剪力墙墙板配筋率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89-91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89-90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0-91页 |
·剪力墙边框暗柱配筋率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91-92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91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1-92页 |
·剪力墙混凝土强度对其性能的影响 | 第92-94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93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3-94页 |
·低周反复加载对剪力墙性能的影响 | 第94-96页 |
·有限元模型 | 第9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95-96页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近似考虑轴向、弯曲效应与剪切效应耦合方法初探 | 第97-106页 |
·方法的提出 | 第97-101页 |
·方法的提出与论证 | 第97-99页 |
·V- γ骨架曲线的定参 | 第99-101页 |
·程序流程图的编制 | 第101-105页 |
·本章小结 | 第105-106页 |
7 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实例设计与非线性模型的建立 | 第106-124页 |
·结构方案与概况 | 第106-109页 |
·结构的配筋 | 第109-112页 |
·非线性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112-115页 |
·材料强度及弹性模量 | 第112页 |
·混凝土与钢筋本构模型中的其他参数 | 第112-113页 |
·瑞雷(Rayleigh)阻尼系数的确定 | 第113-114页 |
·梁柱抗扭刚度取值 | 第114页 |
·墙剪切参数取值 | 第114-115页 |
·计算结果的输出控制 | 第115-117页 |
·空间框架-剪力墙墙、柱屈服判断 | 第117-118页 |
·地震波的选取与输入 | 第118-124页 |
·结构双向水平地震动输入 | 第118-119页 |
·选波原则 | 第119-120页 |
·本文所选地震波 | 第120-121页 |
·地震波其它参数的确定 | 第121-123页 |
·对所选地震波产生的结构底部弹性剪力验算 | 第123-124页 |
8 空间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规律对比分析 | 第124-159页 |
·考虑与不考虑剪切效应下结构地震反应对比评价内容 | 第124-125页 |
·罕遇地震(a=0.419)下考虑与不考虑剪切效应结构反应对比评价 | 第125-140页 |
·罕遇地震(a=0.469)下考虑与不考虑剪切效应结构反应对比评价 | 第140-158页 |
·本章小节 | 第158-159页 |
9 结论与展望 | 第159-162页 |
·本文的研究工作和主要结论 | 第159-161页 |
·展望 | 第161-162页 |
致谢 | 第162-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163-168页 |
附录 | 第168-175页 |
A. 罕遇地震下结构分析相关图表 | 第168-173页 |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73-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