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一、董事注意义务的界定 | 第12-17页 |
(一) 董事注意义务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 董事注意义务的内容 | 第13-15页 |
1. 技能义务(duty of skill) | 第13页 |
2. 谨慎义务(duty of care) | 第13-14页 |
3. 勤勉义务(duty of diligence) | 第14-15页 |
(三) 注意义务与忠实义务的辨析 | 第15-16页 |
(四) 我国立法现状 | 第16-17页 |
二、董事对公司负注意义务的法理基础 | 第17-23页 |
(一) 董事与公司的关系 | 第17-20页 |
1. 英美法系 | 第17-18页 |
2. 大陆法系 | 第18-20页 |
(二) 我国的立法现状及应采纳的学说 | 第20-23页 |
三、董事注意义务的司法审查标准 | 第23-37页 |
(一) 注意义务的判断标准 | 第23-27页 |
1. 各国立法概况 | 第23-26页 |
2. 我国的现状以及建议 | 第26-27页 |
(二) 注意义务的司法审查规则——经营判断规则 | 第27-37页 |
1. 内涵、法理基础及特性 | 第28-32页 |
2. 经营判断规则与注意义务的关系 | 第32-33页 |
3. 适用经营判断规则的要件 | 第33-35页 |
4. 我国引入经营判断规则的必要性 | 第35-37页 |
四、公司的诉因与董事的抗辩 | 第37-41页 |
(一) 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 | 第37-39页 |
(二) 董事的抗辩权 | 第39-41页 |
五、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 | 第41-52页 |
(一) 公司自诉 | 第42-43页 |
1. 决定机关的明确 | 第42页 |
2. 代表机关的明确 | 第42-43页 |
(二) 股东派生诉讼 | 第43-48页 |
1. 我国立法现状与缺陷 | 第44-45页 |
2. 经营判断规则在股东派生诉讼中的运用 | 第45-48页 |
(三) 赋予债权人通过诉讼行使代位赔偿请求权 | 第48-49页 |
(四) 赋予股东通过诉讼行使停止侵害请求权和解任权 | 第49-50页 |
(五) 在破产程序中对实现对董事责任的追究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