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插图索引 | 第11-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偏振模色散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偏振模色散研究现状和进展 | 第15-17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7-18页 |
第2章 偏振模色散的基本理论 | 第18-34页 |
·偏振模色散的概念 | 第18-19页 |
·差分群时延(DGD) | 第18-19页 |
·偏振模色散的形成原因 | 第19-21页 |
·双折射 | 第19-20页 |
·偏振模的耦合及对光信号的影响 | 第20-21页 |
·偏振模色散的偏振主态(PSP)模型 | 第21页 |
·偏振模色散的数学描述方法 | 第21-23页 |
·琼斯描述法 | 第21-22页 |
·斯托克斯描述法 | 第22页 |
·邦加球描述法 | 第22-23页 |
·高阶偏振模色散 | 第23-25页 |
·偏振模色散的统计特性 | 第25-26页 |
·一阶PMD的统计特性 | 第25页 |
·二阶PMD的统计特性 | 第25-26页 |
·PMD测量方法简介 | 第26-27页 |
·干涉方法 | 第26-27页 |
·传输矩阵方法 | 第27页 |
·偏振模色散的补偿技术 | 第27-33页 |
·电域补偿 | 第27-28页 |
·光域补偿 | 第28页 |
·光电结合补偿 | 第28-29页 |
·PMD前置补偿(PSP传输法) | 第29-30页 |
·PMD后置补偿 | 第30-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偏振模色散补偿中反馈控制信号特性研究 | 第34-41页 |
·引言 | 第34页 |
·电带宽作反馈信号 | 第34-37页 |
·电带宽作反馈信号的原理 | 第34-36页 |
·电带宽信号与PMD的关系 | 第36-37页 |
·偏振度作为反馈信号 | 第37-40页 |
·信号的DOP理论模型 | 第37-38页 |
·偏振度与 PMD的关系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反馈方式下不同码型的偏振模色散补偿性能分析 | 第41-49页 |
·常见的调制码型 | 第41-45页 |
·码型的研究历史 | 第41-42页 |
·几种常用码型的数学表述 | 第42-45页 |
·不同码型的光偏振度对高阶PMD的响应 | 第45-48页 |
·高阶PMD对DOP的影响分析 | 第45页 |
·主态旋转速率(PSPrr)(?)_ω对DOP的影响 | 第45-46页 |
·PCD对DOP的影响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5章 前馈取样方法的自适应偏振模色散补偿研究 | 第49-60页 |
·一阶偏振模色散矢量的大小和方向的提取和补偿方法 | 第49-50页 |
·前馈取样方式的高阶偏振模色散补偿 | 第50-58页 |
·一种快速获取一阶及二阶偏振模色散矢量的方法 | 第50-54页 |
·测量的基本原理 | 第51-53页 |
·PMD矢量大小和方向模拟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页 |
·高阶偏振模色散前馈补偿算法及模拟结果 | 第54-58页 |
·三段前馈补偿器及补偿原理 | 第54-56页 |
·前馈高阶补偿系统及模拟结果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研究项目 | 第67-68页 |
附录B 本文常用英文缩写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