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28页 |
| ·中国的地震工程形势 | 第12页 |
| ·抗震设计的理论 | 第12-14页 |
| ·拟静力理论 | 第12-13页 |
| ·反应谱理论 | 第13-14页 |
| ·动力理论 | 第14页 |
| ·我国抗震设计规范发展概况 | 第14-26页 |
| ·概述 | 第14-15页 |
| ·第一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草案 | 第15-16页 |
| ·第二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草案 | 第16-18页 |
| ·第一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 第18-19页 |
| ·第二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 第19页 |
| ·第三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 第19-25页 |
| ·第四代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规范 | 第25-26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概述 | 第26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26-27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 第2章 规范算法不考虑SSI地震作用计算 | 第28-38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原理 | 第28页 |
| ·范算法水平地震作用计算理论 | 第28-32页 |
| ·多质点弹性体系的地震反应 | 第28-30页 |
| ·多质点体系水平地震作用和地震效应 | 第30-32页 |
| ·上部结构计算模型 | 第32-34页 |
| ·振型分解法模型地震作用计算 | 第34-38页 |
| 第3章 规范算法考虑SSI地震作用计算 | 第38-52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体系的研究现状 | 第38-42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原理 | 第38-39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研究的发展历史 | 第39-40页 |
| ·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分析方法 | 第40-42页 |
|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计算地震作用方程 | 第42-43页 |
| ·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的地基计算模型 | 第43-44页 |
| ·地震作用、层间剪力 | 第44-47页 |
| ·振型分解法考虑SSI与不考虑SSI计算模型结果分析 | 第47-52页 |
| 第4章 有限单元法不考虑SSI地震作用计算 | 第52-72页 |
| ·有限元法理论 | 第52-56页 |
| ·上部有限元建模 | 第56-57页 |
| ·有限单元不考虑SSI模型与振型分解法集中质量模型的关系 | 第57页 |
| ·模态分析 | 第57-61页 |
| ·谱分析 | 第61-66页 |
| ·有限单元法不考虑SSI与振型分解法不考虑SSI计算模型结果分析 | 第66-72页 |
| 第5章 有限单元法考虑SSI地震作用计算 | 第72-84页 |
| ·考虑SSI作用有限元模型建模 | 第72-75页 |
| ·有限单元法考虑SSI模型与集总参数法模型的关系 | 第75页 |
| ·模态分析 | 第75-79页 |
| ·谱分析 | 第79页 |
| ·有限单元法考虑SSI与振型分解法不考虑土SSI计算模型结果分析 | 第79-82页 |
| ·两种模型与两种算法框架柱剪力、弯矩值比较分析 | 第82-84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4-86页 |
| ·主要结论 | 第84-85页 |
| ·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 附录 | 第86-10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6-110页 |
| 致谢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