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 ·膳食脂肪酸的分类 | 第11-12页 |
| ·膳食脂肪酸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 | 第12-16页 |
| ·脂肪酸的分析方法和检测 | 第16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 第16-19页 |
|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 ·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6-17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第2章 二十年我国居民每日膳食消费食物种类和量的分析及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 第19-31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9页 |
| ·实验方法 | 第19-24页 |
| ·我国居民每日脑食中各种肉类的确定 | 第19-21页 |
| ·我国居民每日膳食中奶及奶制品种类和量的确定 | 第21-22页 |
| ·我国居民每日膳食中摄入油脂种类及量的确定 | 第22-24页 |
| ·结果 | 第24-28页 |
| ·二十年间我国居民每日摄入的食物种类比例及其摄入量 | 第24-26页 |
| ·我国居民营养素及胆固醇摄入量 | 第26页 |
| ·我国居民营养素及胆固醇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系 | 第26-28页 |
| ·讨论 | 第28-30页 |
| ·二十年间肉类消费的变化 | 第28-29页 |
| ·二十年间奶类消费的变化 | 第29页 |
| ·二十年间油脂消费的变化 | 第29页 |
| ·膳食结构与慢性病的变化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 第3章 我国居民膳食食物中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 第31-52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 ·原料 | 第31页 |
| ·试剂 | 第31-32页 |
| ·实验仪器 | 第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4页 |
| ·食物中脂肪的提取 | 第32-33页 |
| ·脂肪酸甲酯化 | 第33页 |
| ·薄层层析法纯化甲酯化样品 | 第33页 |
| ·气相色谱测定食物样品 | 第33页 |
| ·数据分析计算 | 第33-3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4-50页 |
| ·食物脂肪酸测定结果 | 第34-42页 |
| ·食物脂肪酸成分表 | 第42-44页 |
| ·我国居民日常膳食中脂肪酸的摄入量 | 第44-50页 |
| ·讨论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4 章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影响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脂肪酸代谢的研究 | 第52-82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材料 | 第52-53页 |
| ·实验动物 | 第52页 |
| ·试剂 | 第52-53页 |
| ·实验仪器 | 第53页 |
| ·方法 | 第53-58页 |
| ·实验步骤与路线 | 第53-54页 |
| ·实验动物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 第54-55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影响动脉硬化大鼠脂肪代谢的研究 | 第55-58页 |
| ·结果 | 第58-75页 |
|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 第58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58-60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血浆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60-63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影响 | 第63-65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皮下脂肪脂肪酸的影响 | 第65-67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心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67-69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脑组织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69-71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肝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71-73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肾脏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 第73-75页 |
| ·讨论 | 第75-80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75-77页 |
| ·不同抗氧化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 第77-78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与抗氧化成分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浆脂肪酸的影响 | 第78页 |
|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组织中n-6和n-3脂肪酸代谢可能存在相互竞争作用 | 第78-79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各组织脂肪酸水平的影响 | 第79-80页 |
| ·不同脂肪酸构成比对大鼠组织脂肪酸n-6/n-3比值的影响 | 第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 ·结论 | 第82-83页 |
|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83-84页 |
| 致谢 | 第84-85页 |
| 参考文献 | 第85-9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