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有利于更好地实践科学发展观 | 第10页 |
·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第10-11页 |
·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西方国家“发展观”的研究现状 | 第12页 |
·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 | 第16-25页 |
·发展观的演变 | 第16-20页 |
·经济发展观 | 第16-17页 |
·社会变革的发展观 | 第17页 |
·增长极限论的发展观 | 第17-18页 |
·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 | 第18-19页 |
·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 | 第19-20页 |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背景和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 | 第20页 |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20-21页 |
·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 第21-22页 |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伦理 | 第22-25页 |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第22-23页 |
·经济伦理思想的内涵 | 第23页 |
·科学发展观与经济伦理的关系 | 第23-25页 |
第3章 “以人为本”是经济发展的伦理前提和指向 | 第25-34页 |
·“以人为本”思想的含义 | 第25页 |
·“以人为本”思想与其它思想的比较 | 第25-27页 |
·“以人为本”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 | 第25-26页 |
·“以人为本”与西方人本主义 | 第26-27页 |
·“以人为本”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根本 | 第27-31页 |
·一切为人民 | 第27-29页 |
·一切依靠人民 | 第29-30页 |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 第30-31页 |
·“以人为本”是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发展的最终目标 | 第31-34页 |
·人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是发展的基本出发点和价值尺度 | 第31-32页 |
·人自身的发展是发展的最大资源和动力中心 | 第32-33页 |
·人的全面发展是发展所追求的终极价值目标和最高原则 | 第33-34页 |
第4章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经济发展应该遵循的伦理准则 | 第34-45页 |
·全面发展是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协调 | 第34-37页 |
·全面发展是我党的一贯方针 | 第34页 |
·全面发展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 第34-36页 |
·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全面发展 | 第36-37页 |
·协调发展是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 第37-40页 |
·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 第37-38页 |
·协调发展中正确把握的几个关系 | 第38-40页 |
·可持续发展是协调人和自然的关系 | 第40-45页 |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观念的一个重大突破 | 第41页 |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压力 | 第41-43页 |
·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 第43-45页 |
第5章 “统筹兼顾”是经济发展应该采取的伦理方法 | 第45-57页 |
·“统筹兼顾”的含义 | 第45-46页 |
·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 | 第46-53页 |
·转变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 | 第46-48页 |
·解决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问题 | 第48-51页 |
·要统筹经济社会的发展 | 第51-53页 |
·要善于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 第53-57页 |
·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统一 | 第53-54页 |
·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 | 第54-56页 |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 | 第56-57页 |
小结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