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 ·论题的提出及题目释义 | 第8-9页 |
|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页 |
| ·研究内容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9-12页 |
| 第2章 现代商业动画影片概述 | 第12-21页 |
| ·现代商业动画影片的概念 | 第12-14页 |
| ·现代商业动画影片的文化产业背景 | 第14-17页 |
| ·现代消费文化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文化产业与市场化运作 | 第15-17页 |
| ·现代商业动画影片的品牌化实质 | 第17-21页 |
| ·文化资源的激活与有效利用 | 第17-19页 |
| ·动画产品的衍生与持续发展 | 第19-21页 |
| 第3章 现代商业动画影片的运作模式与程序 | 第21-27页 |
| ·初期准备程序 | 第21-24页 |
| ·创意阶段 | 第21-22页 |
| ·设计阶段 | 第22-23页 |
| ·宣传推广和网络传播阶段 | 第23-24页 |
| ·推向市场程序 | 第24-25页 |
| ·循环检测和完善阶段 | 第24页 |
| ·播映权预售阶段 | 第24页 |
| ·音像和衍生品开发权利的预售阶段 | 第24-25页 |
| ·公映与后续开发程序 | 第25-27页 |
| ·制作和播出阶段 | 第25页 |
| ·播出后的不断开发阶段 | 第25-26页 |
| ·信息反馈阶段 | 第26-27页 |
| 第4章 现代商业动画影片的品牌化案例分析 | 第27-45页 |
| ·Disney动画《花木兰》 | 第27-34页 |
| ·剧本选材 | 第27-31页 |
| ·角色塑造 | 第31-32页 |
| ·风格特性 | 第32-33页 |
| ·市场运营 | 第33-34页 |
| ·宫崎骏动画《千与千寻的神隐》 | 第34-40页 |
| ·剧本选材 | 第35-37页 |
| ·角色塑造 | 第37-38页 |
| ·风格特性 | 第38-40页 |
| ·市场运营 | 第40页 |
| ·“蓝猫”案例分析 | 第40-45页 |
| 第5章 中国现代商业动画影片的品牌化塑造模式探析 | 第45-60页 |
| ·中国商业动画影片品牌化塑造路径之我见—创作与设计 | 第45-52页 |
| ·取材于经典的剧情 | 第45-47页 |
| ·老少皆宜的观众定位 | 第47-48页 |
|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 第48-49页 |
| ·流畅且富有弹性的动作设计 | 第49页 |
| ·愉悦观众的配角设计 | 第49-50页 |
| ·对音乐、配音的重视 | 第50-52页 |
| ·中国商业动画影片需规避的因素 | 第52-54页 |
| ·从《宝莲灯》观察的创作问题 | 第52-53页 |
| ·从“蓝猫”总结的市场问题 | 第53-54页 |
| ·国外商业动画影片发展对我国品牌化塑造的启示 | 第54-60页 |
| ·传统资源重组—时代特色与传统风格 | 第54-56页 |
| ·文化心理认同—文化气质与中国精神 | 第56-57页 |
| ·社会资源整合—优势整合与商业运做 | 第57-60页 |
| 结语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