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第一章 “情感倾诉”栏目的叙事声音与权力的虚假让度 | 第11-23页 |
第一节 “个人型”叙事声音及其特征 | 第11-17页 |
一、第一人称叙述与“隐含读者” | 第11-13页 |
二、“第一人称叙述”的特征 | 第13-15页 |
三、女性的误读 | 第15-17页 |
第二节 “作者型”叙事声音及其特征 | 第17-19页 |
一、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二、特征:“自由间接引语” | 第17-19页 |
第三节 权力的虚假“让度 | 第19-23页 |
一、谁在说话 | 第19-22页 |
二、权力的虚假“让度”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情感倾诉”栏目的叙事模式与女性权力的弱化 | 第23-35页 |
第一节 “情感倾诉”栏目的叙事模式(之一)——故事层面的叙事模式及其分析 | 第23-28页 |
一、线形结构模式 | 第23-26页 |
二、叙事手法高度类型化 | 第26-27页 |
三、故事结局普遍悲剧化 | 第27-28页 |
第二节 “情感倾诉”栏目的叙事模式(之二)——“记者手记”的叙事模式及其分析 | 第28-32页 |
一、重复:相同或相似的内容反复出现 | 第29-30页 |
二、含糊:话语表达含糊暖昧,意思表达模棱两可 | 第30页 |
三、话中有话 | 第30-32页 |
第三节 模式背后——“隐含文本”以及女性权力的弱化 | 第32-35页 |
一、“隐含文本”的出现 | 第32-33页 |
二、女人和男人的权力之争及女性权力的弱化 | 第33-35页 |
第三章 “女人”的叙事视角与女性权力的解构 | 第35-47页 |
第一节 “女主人公”文本 | 第35-38页 |
一、双重的“身份” | 第35-37页 |
二、双重的“凝视” | 第37-38页 |
第二节 被打造时“怨妇”及女性的异化 | 第38-41页 |
一、“情感倾诉”栏目的怨妇形象分析 | 第38-39页 |
二、女性的异化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看”与“被看”及女性权力的解构 | 第41-47页 |
一、“看”与“被看” | 第41-44页 |
二、利用与被利用及女性主体意识的丧失 | 第44-45页 |
三、女性权力的解构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作者、文本和读者—“情感倾诉”栏目叙事修辞效果分析 | 第47-64页 |
第一节 文本的“模仿性”与栏目的读者认同 | 第48-57页 |
一、“情感倾诉”文本的模仿性 | 第48-50页 |
二、栏目的读者认同 | 第50-55页 |
三、原因:多层次读者 | 第55-57页 |
第二节 尴尬的媒介话语秩序 | 第57-64页 |
一、主导性话语秩序 | 第58-61页 |
二、职业性话语秩序 | 第61-64页 |
结语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