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LPe语音编码关键技术研究
| 表目录 | 第1-8页 |
| 图目录 | 第8-9页 |
| 摘要 | 第9-10页 |
| ABSTRACT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 ·引言 | 第11页 |
| ·语音编码概述 | 第11-14页 |
| ·语音编码分类 | 第11-12页 |
| ·语音编码理论依据 | 第12页 |
| ·特征参数及在编码中的重要性 | 第12-13页 |
| ·特征参数的表示和量化技术 | 第13页 |
| ·语音编码算法的衡量 | 第13-14页 |
| ·语音编码算法概述 | 第14-18页 |
| ·语音编码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 ·常用算法介绍 | 第15-18页 |
|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论文的章节安排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2400BPS 语音编解码算法概述 | 第19-47页 |
| ·2400BPS编码算法总体框图 | 第19-20页 |
| ·2400BPS编码算法关键技术 | 第20-37页 |
| ·语音增强 | 第20-24页 |
| ·基音周期的估计 | 第24-28页 |
| ·带通浊音强度的估计 | 第28-29页 |
| ·增益的估计 | 第29-30页 |
| ·线性预测分析 | 第30页 |
| ·残差信号的估计 | 第30页 |
| ·非周期性标志 | 第30页 |
| ·付立叶幅度的估计 | 第30-31页 |
| ·参数量化 | 第31-36页 |
| ·纠错编码 | 第36-37页 |
| ·比特分配方案 | 第37页 |
| ·2400BPS解码器 | 第37-47页 |
| ·比特流的解包和纠错 | 第38页 |
| ·基音周期的解码 | 第38-40页 |
| ·增益的解码 | 第40页 |
| ·增益的抑制 | 第40-41页 |
| ·参数的插值 | 第41-42页 |
| ·混合激励的生成 | 第42-44页 |
| ·自适应谱增强 | 第44-45页 |
| ·线性预测合成 | 第45页 |
| ·增益的校正 | 第45页 |
| ·脉冲散布滤波 | 第45-46页 |
| ·合成环路控制 | 第46-47页 |
| 第三章 1200BPS 声码器算法 | 第47-56页 |
| ·概述 | 第47页 |
| ·1200BPS语音编码算法关键技术 | 第47-51页 |
| ·基音和U/V 判决的量化 | 第47页 |
| ·LSF 量化 | 第47-48页 |
| ·付立叶幅度量化 | 第48-49页 |
| ·其它参数的量化 | 第49-51页 |
| ·1200bps 声码器的比特方案和帧格式 | 第51页 |
| ·1200BPS解码器 | 第51-54页 |
| ·概述 | 第51页 |
| ·语音合成 | 第51-52页 |
| ·可选的后置滤波 | 第52-53页 |
| ·1200bps 声码器帧格式 | 第53-54页 |
| ·1200BPS-2400BPS速率转换 | 第54-56页 |
| ·综述 | 第54-55页 |
| ·1200bps-2400bps 转换 | 第55页 |
| ·2400bps-1200bps 转换 | 第55-56页 |
| 第四章 600BPS声码器算法 | 第56-66页 |
| ·概述 | 第56-57页 |
| ·参数编码 | 第57-65页 |
| ·概述 | 第57页 |
| ·带通浊音强度量化 | 第57-58页 |
| ·基音量化方案 | 第58-60页 |
| ·LSF 量化 | 第60-61页 |
| ·增益量化 | 第61-62页 |
| ·帧结构 | 第62-65页 |
| ·600BPS解码器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声码器性能评价 | 第66-71页 |
| ·原始语音与合成语音的比较 | 第66-70页 |
| ·抗误码率测试 | 第70-71页 |
| 结束语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