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4页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0-16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5页 |
·选题意义 | 第15-16页 |
·文献综述 | 第16-21页 |
·国外保险监管理论的发展回顾 | 第16-19页 |
·国内保险监管理论的发展回顾 | 第19-21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思路和论文框架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和理论依据 | 第22页 |
·本文的观点与创新 | 第22-24页 |
·本文的主要观点 | 第22-23页 |
·本文的主要创新 | 第23-24页 |
第二章 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演进及有效性分析 | 第24-31页 |
·我国保险监管模式的演进 | 第24-26页 |
·起步阶段(1985年-1995年) | 第24页 |
·市场行为监管为主的阶段(1995年-1998年) | 第24-25页 |
·市场行为监管与偿付能力监管并重阶段(1998年-2005年) | 第25页 |
·市场行为监管与偿付能力监管并重逐步向“三支柱”保险监管过渡阶段(2005年至今) | 第25-26页 |
·我国现行保险监管模式的效率分析 | 第26-31页 |
·我国现行保险监管模式的积极效应 | 第27-28页 |
·我国现行保险监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效率欠缺 | 第28-31页 |
第三章 国际保险监管及其发展趋势 | 第31-41页 |
·国际保险监管模式的演进 | 第31-34页 |
·国际保险监管模式的基本情况 | 第31-32页 |
·国际保险监管模式的发展变革 | 第32-34页 |
·发达国家风险为本保险监管模式的实践 | 第34-39页 |
·英国以风险为基础的审慎监管 | 第34-35页 |
·美国以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模型(RBC) | 第35-37页 |
·新加坡以风险管理为基础的保险监管模式 | 第37-38页 |
·瑞士的新型保险监管模式 | 第38页 |
·IAIS保险核心原则 | 第38-39页 |
·发达国家风险为本保险监管模式的启示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风险为本保险业监管模式的引入 | 第41-47页 |
·风险为本保险监管模式的引入 | 第41-44页 |
·风险监管理念的引入 | 第41-42页 |
·风险为本保险业监管体系的界定 | 第42页 |
·实施风险为本保险业监管模式的必要性 | 第42-44页 |
·风险为本保险监管模式的理论基础 | 第44-47页 |
·宏观经济调控理论 | 第44-45页 |
·现代风险管理理论 | 第45-47页 |
第五章 我国风险为本保险业监管体系的构建思路 | 第47-69页 |
·构建目标和原则 | 第47-49页 |
·构建目标 | 第47页 |
·构建原则 | 第47-49页 |
·风险监管的基本流程设计 | 第49-53页 |
·信息采集与核实 | 第50页 |
·风险评估 | 第50-51页 |
·风险处置——分类监管 | 第51-52页 |
·信息归档和管理 | 第52-53页 |
·风险监管频度与运行周期 | 第53页 |
·风险为本保险业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53-69页 |
·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54-59页 |
·公司治理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59-63页 |
·市场行为监管体系的构建 | 第63-66页 |
·配套的基础性建设工作 | 第66-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