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夏枯草中两种三萜酸的分离测定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6页
   ·前言第11页
   ·夏枯草分布及形态特征第11-12页
   ·夏枯草化学成分第12-13页
     ·三萜及其苷类第12页
     ·苯丙素类第12页
     ·甾醇及其苷类第12页
     ·黄酮类第12-13页
     ·香豆素第13页
     ·有机酸第13页
     ·挥发油第13页
     ·糖类第13页
   ·夏枯草药理作用第13-15页
     ·降压作用第13-14页
     ·降血糖作用第14页
     ·抗菌作用第14页
     ·抗病毒作用第14页
     ·抗炎及抗过敏作用第14页
     ·抗突变、抗致癌作用第14-15页
   ·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理化性质及药理作用第15-18页
     ·预防和抗癌作用第15-16页
     ·保肝、解肝毒和治疗肝炎作用第16-17页
     ·抑菌和抗病毒作用第17页
     ·对艾滋病病毒的抑制作用第17页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第17页
     ·降糖、降脂作用第17-18页
     ·抗胃溃疡作用第18页
     ·其他作用第18页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提取工艺研究第18-19页
     ·回流提取法第18页
     ·微波辅助提取法第18-19页
     ·超临界流体萃取法第19页
     ·超声波提取法第19页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分离纯化研究第19-20页
     ·溶剂萃取第19页
     ·大孔吸附树脂第19-20页
     ·硅胶柱层析第20页
   ·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分析测定研究第20-25页
     ·薄层色谱法第20页
     ·可见光分光光度法第20-21页
     ·气相色谱第21-22页
     ·高效液相色谱第22-23页
     ·毛细管电泳第23-24页
     ·其它分析测定方法第24-25页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内容第25-26页
第二章 夏枯草中齐墩果酸与熊果酸的提取第26-33页
   ·溶剂回流提取法原理第26页
   ·实验部分第26-27页
     ·仪器和试剂第26页
     ·实验方法第26-27页
   ·结果与讨论第27-33页
     ·提取条件的单因素实验第27-30页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0-31页
     ·回流提取与超声波提取方法的比较第31-32页
     ·小结第32-33页
第三章 夏枯草中三萜酸类化合物的纯化工艺研究第33-44页
   ·溶剂萃取法第33-35页
     ·溶剂萃取法的基本原理第33页
     ·实验部分第33-34页
     ·结果和讨论第34-35页
   ·酸碱沉淀法第35-39页
     ·酸碱沉淀法原理第35页
     ·实验部分第35-37页
     ·酸碱沉淀法的二次回归正交设计优化第37-39页
   ·硅胶柱层析-重结晶分离纯化三萜酸第39-44页
     ·硅胶柱层析原理简述第39页
     ·实验部分第39-41页
     ·结果与讨论第41-42页
     ·制备液相色谱方法的尝试第42-43页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夏枯草中三萜酸的研究第44-54页
   ·实验部分第44-46页
     ·仪器和试剂第44页
     ·大孔吸附树脂的预处理第44页
     ·夏枯草样品的制备第44-45页
     ·大孔吸附树脂筛选第45页
     ·静态吸附实验第45-46页
     ·动态吸附容量的测定第46页
     ·动态吸附和动态解吸实验第46页
   ·结果与讨论第46-52页
     ·树脂筛选结果第46页
     ·吸附溶剂的选择第46-47页
     ·静态吸附动力学过程第47-48页
     ·静态吸附等温线第48-49页
     ·动态吸附容量的测定第49-50页
     ·上柱液的pH值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50页
     ·上柱液的浓度考察第50页
     ·上柱液的流速对树脂吸附量的影响第50页
     ·洗脱剂的选择第50-52页
     ·动态解吸洗脱液流速的影响第52页
     ·动态吸附洗脱验证第52页
   ·小结第52-54页
第五章 夏枯草中三萜酸的测定和结构表征第54-61页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第54-56页
     ·实验部分第54-55页
     ·结果与讨论第55-56页
   ·产品A的结构表征第56-61页
     ·紫外光谱表征第56-58页
     ·红外光谱表征第58-59页
     ·核磁共振波谱表征第59-61页
第六章 环糊精修饰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分离三萜酸第61-68页
   ·实验部分第61-62页
     ·仪器和试剂第61-62页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第62页
     ·样品溶液的制备第62页
   ·结果与讨论第62-67页
     ·分离条件的优化第62-64页
     ·标准曲线及线性范围第64-65页
     ·精密度实验和检出限、定量限的测定第65页
     ·样品分析第65页
     ·毛细管电泳与液相色谱方法的比较第65-67页
   ·小结第67-68页
总结及展望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7页
附录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第79页

论文共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川芎嗪对大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IL-10、IL-18表达的影响
下一篇:石蒜碱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