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正文 | 第9-53页 | 
| 第一章 邹韬奋生平及其《经历》等自传的情况 | 第9-13页 | 
| 一.邹韬奋生平及主要活动 | 第9-10页 | 
| 二.《经历》等自传的基本情况 | 第10-13页 | 
| 第二章 作者人生轨迹与思想发展线索的真实揭示 | 第13-26页 | 
| 一.作者自觉的传记意识 | 第13-14页 | 
| 二.勾勒了传主求学、从业经历与思想发展的大致轨迹 | 第14-21页 | 
| 三.传记事实的选择与阐释,给写作类似作品的启示 | 第21-26页 | 
| 第三章 三部自传性作品的文学色彩 | 第26-35页 | 
| 一.字里行间充溢着丰富的情感 | 第26-28页 | 
| 二.充分的形象化,令作品生动、饱满 | 第28-32页 | 
| 三.语言的可读性与文学色彩 | 第32-35页 | 
| 第四章 对时代背景材料的介绍,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第35-47页 | 
| 一.自传中涉及到近现代教育的情况 | 第35-37页 | 
| 二.二十世纪上半叶报刊出版业情况 | 第37-39页 | 
| 三.压制言论自由的新闻检查制度 | 第39-41页 | 
| 四.对新闻史上一些具体事件的反映 | 第41-43页 | 
| 五.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完整记叙 | 第43-44页 | 
| 六.对一些具体的文化史实,并未作完全客观准确的叙述 | 第44-47页 | 
| 第五章 邹韬奋自传在中国现代传记发展史上的价值 | 第47-53页 | 
| 一.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个性 | 第47-49页 | 
| 二.自我评价以及对他人的评判准确客观 | 第49-50页 | 
| 三.这几部自传的客观性,使其具有了"信史"的性质 | 第50-53页 | 
| 结语 | 第53-54页 | 
| 注释 | 第54-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