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缩略语表 | 第1-8页 |
| 中文摘要 | 第8-13页 |
| 英文摘要 | 第13-16页 |
| 前言 | 第16-18页 |
| 文献回顾 | 第18-26页 |
| 烧伤的病理过程 | 第18页 |
| 烧伤区组织的形态变化 | 第18-19页 |
| 烧伤区微循环的变化 | 第19-26页 |
| 正文 | 第26-77页 |
| 第一部分 多通道低温巡检仪的设计、制作和校准 | 第26-34页 |
| 1 设计 | 第26-27页 |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7-30页 |
| 3 国家二级标准温度计校准 | 第30-31页 |
| 4 结果 | 第31-33页 |
| 5 讨论 | 第33-34页 |
| 第二部分 动脉靶向输入低温液体对兔下肢深Ⅱ度烫伤模型的保护作用 | 第34-67页 |
| 1 兔下肢深Ⅱ度烫伤模型的制作与标准化 | 第34-39页 |
| 2 股动脉靶向输入低温液体对兔下肢深Ⅱ度烫伤创面的作用 | 第39-43页 |
| 3 结果 | 第43-64页 |
| 4 讨论 | 第64-67页 |
| 第三部分 低温热保护作用机制的探讨 | 第67-73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7-68页 |
| 2 结果 | 第68-71页 |
| 3 讨论 | 第71-73页 |
| 第四部分 低温保护对成纤维细胞分化影响的研究 | 第73-77页 |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3-75页 |
| 2 结果 | 第75-76页 |
| 3 讨论 | 第76-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82-84页 |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