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机械和设备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计算、规范、标准论文

工程机械轮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结构分析优化

CONTENT第1-11页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3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5-18页
     ·工程机械在国民中的地位第15-16页
     ·轮式装载机发展现状第16-17页
     ·工程机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17-18页
     ·轮辋优化的重要性第18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21页
     ·课题的提出第18-20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0-21页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构体系第21-23页
     ·研究内容第21页
     ·论文组织结构第21-23页
第2章 装载机轮辋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23-31页
   ·LG950-1装载机简介第23-24页
     ·装载机LG950-1的主要性能第23-24页
     ·装载机LG950-1的标准配置第24页
   ·装载机轮辋力学模型的建立及求解第24-29页
     ·空载工况下装载机轮辋的力学模型第25-26页
     ·负载行走工况下装载机轮辋的力学模型第26页
     ·极限正载工况下装载机轮辋的力学模型第26-27页
     ·极限偏载载荷下装载机的力学模型第27-28页
     ·工作地面倾斜时装载机轮辋的力学模型第28-29页
   ·各工况下装载机轮辋的受力比较与分析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装载机轮辋的静态分析第31-57页
   ·有限元分析方法概述第31-36页
     ·有限元分析实施步骤第31-34页
     ·有限元分析特点第34-35页
     ·ABAQUS简介第35-36页
   ·轮辋实体建模第36-41页
     ·装载机轮辋简介第37-39页
     ·轮辋的三维模型建立第39-41页
   ·轮辋体载荷分布及边界条件分析第41-47页
     ·轮辋体的边界情况第42页
     ·轮辋体载荷分布情况第42-45页
     ·轮辋载荷的具体计算第45-47页
   ·轮辋体在ABAQUS中的有限元仿真第47-51页
     ·有限元仿真过程第47-48页
     ·各工况下轮辋体的位移、应力云图第48-51页
     ·结果分析第51页
   ·轮辋应力应变实验第51-55页
     ·试验目的第51页
     ·试验器具第51页
     ·试验内容第51-52页
     ·试验方法第52页
     ·实验步骤第52-54页
     ·有限元结果对比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轮辋设计的计算机辅助系统开发第57-71页
   ·系统总体介绍第57-63页
     ·系统的内涵及特点第57-58页
     ·系统的结构体系第58-59页
     ·系统开发基础第59-63页
   ·系统开发流程第63-66页
     ·轮辋三维模型建立第64页
     ·轮辋尺寸关系及主要参数确定第64页
     ·主要尺寸与其它尺寸的约束关系确定第64-66页
     ·软件功能的实现第66页
   ·轮辋体设计系统应用实例第66-70页
     ·系统用户群和环境要求第66-67页
     ·轮辋设计实例第67-69页
     ·软件测试第69-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轮辋的结构优化及应用第71-83页
   ·优化方案的确定第71-72页
   ·轮辋轮辐位置的分析优化第72-76页
     ·分析优化方案确定第72-73页
     ·分析优化过程第73-76页
   ·轮辋厚度的分析优化第76-79页
     ·分析优化方案确定第76-77页
     ·分析优化过程第77-79页
   ·分析仿真的实施应用情况第79-82页
   ·本章小结第82-83页
第6章 轮辋的疲劳强度分析与寿命预估第83-93页
   ·疲劳强度设计方法概述第83-85页
     ·疲劳定义第8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3-85页
   ·抗疲劳设计方法分析第85-86页
     ·传统抗疲劳设计方法第85页
     ·Miner疲劳损伤线性积累理论第85-86页
     ·本文采用的轮辋疲劳分析方法第86页
   ·轮辋的疲劳强度分析及寿命预估第86-91页
     ·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第86-88页
     ·轮辋体的条件疲劳极限计算第88-89页
     ·基于Miner疲劳理论的轮辋体使用寿命预估第89-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93-97页
参考文献第97-101页
致谢第101-10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第103-10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104页

论文共10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东中医药大学题库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血清N-糖组学改变及补肾祛邪法抗肝纤维化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