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况下滚珠丝杠副的承载特性与返向器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目的 | 第7页 |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形式、材料及预紧 | 第7-10页 |
·滚珠丝杠副的结构形式 | 第7-9页 |
·滚珠丝杠副的材料 | 第9-10页 |
·滚珠丝杠副的预紧方式 | 第10页 |
·滚珠丝杠副的发展与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滚珠丝杠传动的发展 | 第10-11页 |
·滚珠丝杠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2 短时过载滚珠丝杠副的承载性能研究 | 第13-29页 |
·赫兹点接触理论 | 第13-16页 |
·赫兹点接触理论的基础 | 第13-14页 |
·点接触应力和变形的计算 | 第14-16页 |
·弹塑性接触理论 | 第16-22页 |
·基本概念及屈服准则 | 第16-18页 |
·材料初始屈服载荷 | 第18-20页 |
·塑性变形计算 | 第20-21页 |
·单螺母滚珠丝杠副的接触变形计算 | 第21-22页 |
·过载滚珠丝杠副弹塑性计算举例 | 第22-24页 |
·短时过载滚珠丝杠副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4-28页 |
·滚珠丝杠副额定静载荷的计算 | 第24-25页 |
·承载性能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25-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过载滚珠丝杠副接触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 第29-37页 |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弹塑性接触变形的有限元分析结果 | 第30-34页 |
·不同载荷下的丝杠副接触变形结果 | 第30-32页 |
·最大受力处的接触应力及应变 | 第32-34页 |
·有限元结果与理论模型求解结果的对比 | 第34-35页 |
·接触变形结果对比 | 第34页 |
·误差分析 | 第34-35页 |
·部分参数修正后的有限元分析 | 第35-36页 |
·本章小节 | 第36-37页 |
4 特殊工况下滚珠的运动分析 | 第37-46页 |
·滚珠丝杠副的基本运动关系 | 第37-38页 |
·滚珠的自旋与滑移特性 | 第38-45页 |
·滚珠的旋滚比 | 第38-40页 |
·楔紧效应的产生 | 第40-42页 |
·滚珠的滑移速度 | 第42-45页 |
·特殊工况下滚珠运动对滚珠丝杠副的影响 | 第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5 特殊工况下内循环返向器的设计与分析 | 第46-62页 |
·概述 | 第46-48页 |
·返向器对滚珠丝杠传动系统的影响 | 第46-47页 |
·特殊工况下返向器失效的原因分析 | 第47-48页 |
·正弦—五次抛物线型回珠曲线 | 第48-53页 |
·正弦—五次抛物线型回珠曲线的形成 | 第48-49页 |
·回珠曲线系数和距离ρ的计算 | 第49-52页 |
·返向器特征点坐标的确定 | 第52-53页 |
·回珠曲线的曲率连续性验证 | 第53-55页 |
·回珠曲线设计举例 | 第55-57页 |
·滚珠返向过程的ADAMS仿真 | 第57-60页 |
·ADAMS中的接触模型及建模 | 第57-58页 |
·ADAMS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