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隧道维修养护若干问题的研究
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7页 |
·依托工程背景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33页 |
·隧道维修养护标准 | 第15-18页 |
·隧道变异的数值模拟 | 第18-21页 |
·隧道围岩支护时效性 | 第21-25页 |
·隧道病害诊断及监测系统 | 第25-28页 |
·海底隧道研究及维修养护 | 第28-33页 |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3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3-37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技术路线 | 第34-37页 |
第2章 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变异检测技术研究 | 第37-49页 |
·海底隧道衬砌结构检查体系 | 第37-39页 |
·初次检查 | 第37-38页 |
·定期检查 | 第38页 |
·临时检查 | 第38-39页 |
·专项检查 | 第39页 |
·海底隧道衬砌结构变异内容 | 第39-41页 |
·海底隧道衬砌变异分类 | 第39-40页 |
·海底隧道衬砌变异发展性 | 第40-41页 |
·世界各国隧道检测方法调研 | 第41-46页 |
·隧道检测频率及方法 | 第41-42页 |
·隧道无损检测技术介绍 | 第42-46页 |
·海底隧道检查方法及频率 | 第46-47页 |
·海底隧道检测方法 | 第46-47页 |
·海底隧道检查频率 | 第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海底隧道施工缺陷对衬砌安全性影响 | 第49-80页 |
·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49-56页 |
·单元类型选择 | 第49-50页 |
·混凝土本构关系 | 第50-54页 |
·模型及边界条件 | 第54-56页 |
·荷载的计算方法 | 第56-59页 |
·围岩压力的计算 | 第56-57页 |
·水压力的计算 | 第57-58页 |
·围岩荷载分担比例 | 第58-59页 |
·计算参数及设计图 | 第59-60页 |
·衬砌背后空洞对安性影响 | 第60-68页 |
·衬砌背后空洞诱发因素 | 第60-62页 |
·衬砌背后空洞计算工况 | 第62页 |
·衬砌背后空洞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2-68页 |
·衬砌厚度不足对安全性影响 | 第68-78页 |
·衬砌厚度不足诱发因素 | 第68-70页 |
·衬砌厚度不足计算工况 | 第70-71页 |
·衬砌厚度不足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71-78页 |
·本章小节 | 第78-80页 |
第4章 海底隧道衬砌位移管理基准研究 | 第80-113页 |
·衬砌时效性位移的理论推导 | 第81-88页 |
·海底隧道二次衬砌位移预测 | 第88-92页 |
·围岩初始地应力 | 第88-89页 |
·围岩及衬砌力学参数 | 第89-90页 |
·二次衬砌位移预测值 | 第90-92页 |
·海底隧道时效位移数值分析 | 第92-111页 |
·计算采用的本构模型 | 第93-98页 |
·模型边界及计算域 | 第98-100页 |
·地层及支护参数 | 第100-101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01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01-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113页 |
第5章 海底隧道衬砌结构裂缝管理基准研究 | 第113-138页 |
·既有隧道衬砌裂缝分析 | 第113-115页 |
·衬砌裂缝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15-119页 |
·断裂力学基本理论 | 第115-117页 |
·裂缝三种基本形式 | 第117页 |
·裂缝尖端的应力解 | 第117-119页 |
·断裂韧度与断裂准则 | 第119页 |
·衬砌裂缝断裂参数计算方法 | 第119-122页 |
·有限元法求K_Ⅰ | 第119-120页 |
·有限元法求K_Ⅰ、K_Ⅱ | 第120-121页 |
·简单试件的验证 | 第121-122页 |
·海底隧道衬砌裂缝参数计算 | 第122-136页 |
·计算模型及荷载 | 第123页 |
·计算工况及参数 | 第123-124页 |
·裂缝类型及判据 | 第124-127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127-136页 |
·本章小结 | 第136-138页 |
第6章 海底隧道衬砌结构长期监测技术研究 | 第138-168页 |
·海底隧道长期监测系统设计 | 第139-148页 |
·长期监测断面布置 | 第139-141页 |
·各个断面监测内容 | 第141-142页 |
·长期监测测点布置 | 第142-144页 |
·长期监测主要仪器 | 第144-145页 |
·长期监测系统组网 | 第145-148页 |
·海底隧道监测数据采集设计 | 第148-150页 |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 第148-149页 |
·施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 | 第149-150页 |
·运营阶段数据采集系统 | 第150页 |
·长期监测系统目前实施情况 | 第150-152页 |
·断面仪器安装情况 | 第150-151页 |
·施工阶段数据采集 | 第151-152页 |
·海底隧道长期监测的安全评估 | 第152-166页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 | 第152-158页 |
·基于BP网络的评估模型 | 第158-162页 |
·基于监测数据的安全评估 | 第162-166页 |
·本章小结 | 第166-168页 |
结论 | 第168-172页 |
(一)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68-171页 |
(二) 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71-172页 |
致谢 | 第172-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85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85-18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 第186-187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鉴定及获奖情况 | 第187-188页 |
附录一 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位移监测数据 | 第188-191页 |
附录二 既有隧道衬砌裂缝调研汇总 | 第191-1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