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导论 | 第7-16页 |
·研究的意义、内容和目标 | 第7-9页 |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 第9页 |
·理论依据 | 第9-15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9-1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0-12页 |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2-13页 |
·制度、制度运行和制度变迁 | 第13-14页 |
·公共政策和制度的关系 | 第14-15页 |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践及其财税政策需求 | 第16-31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及模式 | 第16-19页 |
·循环经济的内涵 | 第16-17页 |
·循环经济的原则 | 第17-18页 |
·循环经济的模式 | 第18-19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 第19-26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 第19-22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 | 第22-26页 |
·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需求 | 第26-31页 |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政策推动 | 第26-27页 |
·财税政策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7-31页 |
3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实践 | 第31-36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已经实施的财税政策 | 第31-33页 |
·安排专项财政资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 | 第31页 |
·征收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使用进行控制 | 第31页 |
·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清洁生产 | 第31-32页 |
·采取有力措施鼓励废物、废气和废料综合利用 | 第32-33页 |
·利用税收政策减少污染排放物 | 第33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3-36页 |
·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 第33-34页 |
·资源闭环流动各环节财政税收政策缺失 | 第34页 |
·税收优惠机制不够完善 | 第34-35页 |
·在废弃物处理方面缺乏经济惩罚机制 | 第35-36页 |
4 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其启示 | 第36-41页 |
·德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 第36-38页 |
·废物收费政策 | 第36页 |
·生态税政策 | 第36页 |
·押金抵押返还政策 | 第36-37页 |
·废物处理产业化 | 第37页 |
·生产者责任扩大制度 | 第37页 |
·注重实施的可行性 | 第37-38页 |
·日本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 第38-39页 |
·预算政策 | 第38页 |
·税收政策 | 第38-39页 |
·融资政策 | 第39页 |
·美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及启示 | 第39-40页 |
·政府奖励政策 | 第39页 |
·税收优惠 | 第39页 |
·政府优先购买 | 第39-40页 |
·收费政策 | 第40页 |
·征税政策 | 第40页 |
·分析结论 | 第40-41页 |
5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设计 | 第41-50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设计的原则 | 第41-42页 |
·效率和公平兼顾的原则 | 第41页 |
·经济调控和灵活性兼顾的原则 | 第41页 |
·奖优罚劣原则 | 第41页 |
·可行性原则 | 第41-42页 |
·整体性原则 | 第42页 |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财税政策设计思路 | 第42-50页 |
·调整财政收支政策,从资金上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 第42-44页 |
·调整和完善税收政策 | 第44-47页 |
·制定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补贴政策 | 第47页 |
·建立财政信贷政策,疏通循环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 | 第47-48页 |
·改革资源性产品的价格 | 第48页 |
·改革排污费征收模式 | 第48-50页 |
6 结束语 | 第50-52页 |
·全文总结 | 第50页 |
·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