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青海湟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8-22页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8-20页 |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地质地貌 | 第18-19页 |
·气候 | 第19页 |
·土壤 | 第19页 |
·植被 | 第19-20页 |
·河川径流 | 第20页 |
·社会经济概况 | 第20-21页 |
·人口 | 第20页 |
·经济 | 第20-21页 |
·交通 | 第21页 |
·生态环境概况 | 第21-22页 |
·水土流失严重 | 第21页 |
·草地退化加剧 | 第21页 |
·水源涵养下降 | 第21-22页 |
·自然灾害频繁 | 第22页 |
·水污染严重 | 第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29页 |
·生态足迹分析方法 | 第22-27页 |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 | 第27-29页 |
·生态足迹模型 | 第27页 |
·生态承载力模型 | 第27页 |
·生态赤字/盈余模型 | 第27-28页 |
·生态压力指数模型 | 第28页 |
·万元生态足迹模型 | 第28页 |
·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模型 | 第28页 |
·发展能力模型 | 第28-29页 |
4 湟水河流域2000-2005年生态足迹计算 | 第29-34页 |
·生物足迹计算 | 第31-32页 |
·生态承载力计算 | 第32-33页 |
·生态赤字/盈余计算 | 第33页 |
·万元生态足迹计算 | 第33-34页 |
·生态发展能力计算 | 第34页 |
5 湟水河流域2000-2005年生态足迹分析 | 第34-48页 |
·生态足迹分析 | 第34-35页 |
·生态足迹构成分析 | 第35-38页 |
·生态承载力分析 | 第38-46页 |
·万元生态足迹分析 | 第46页 |
·生态发展能力分析 | 第46-48页 |
6 结论和建议 | 第48-55页 |
·结论 | 第48-51页 |
·建议 | 第51-55页 |
·控制人口数量 | 第51页 |
·优化产业结构 | 第51-52页 |
·提高资源利用率 | 第52-53页 |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 第53-55页 |
7 展望 | 第55-57页 |
·研究特色与创新 | 第55页 |
·不足之处 | 第55-56页 |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硕士阶段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