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0-21页 |
·FCC汽油加氢精制的重要性 | 第10-11页 |
·降低FCC汽油硫含量的技术 | 第11-13页 |
·催化裂化脱硫 | 第11页 |
·催化加氢脱硫 | 第11-12页 |
·吸附脱硫技术 | 第12页 |
·生物催化脱硫 | 第12-13页 |
·抽提蒸馏脱硫 | 第13页 |
·萃取脱硫技术 | 第13页 |
·国内外选择性加氢技术的现状 | 第13-14页 |
·选择性加氢脱硫催化剂 | 第14-19页 |
·选择性加氢脱硫反应机理 | 第15-16页 |
·活性金属的选择和组合 | 第16-17页 |
·适宜载体的选择和改性 | 第17-18页 |
·催化剂助剂的选择 | 第18-19页 |
·含氮化合物对加氢脱硫的影响 | 第19-20页 |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主要任务 | 第20-21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 | 第21-32页 |
·实验药品、主要设备与仪器 | 第21-22页 |
·实验药品 | 第21页 |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1-22页 |
·实验部分 | 第22-26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2-23页 |
·催化剂的表征方法 | 第23-26页 |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26-29页 |
·装置介绍 | 第26页 |
·反应管装填 | 第26页 |
·FC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反应 | 第26-27页 |
·原料和产物分析 | 第27-28页 |
·选择性因子的建立 | 第28-29页 |
·催化剂工艺放大实验 | 第29-32页 |
·100ml连续加氢实验 | 第29-30页 |
·FCC汽油TMD加氢改质实验 | 第30-32页 |
第三章 Co-Mo/γ-Al_2O_3催化剂的改性研究 | 第32-49页 |
·不同制备方法改性催化剂的实验评价 | 第32-39页 |
·分步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 第32-34页 |
·共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 第34-37页 |
·复合金属氧化物载体混捏法制备催化剂 | 第37-38页 |
·Zn助剂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活性金属负载量的影响 | 第39页 |
·共浸渍Zn改性Co-Mo/Al_2O_3催化剂性质表征分析 | 第39-45页 |
·XRD物相分析 | 第39-41页 |
·TPR金属还原性分析 | 第41-42页 |
·Py-IR酸性分析 | 第42-43页 |
·HRTEM颗粒形貌表征 | 第43-45页 |
·FCC汽油烯烃组分分析 | 第45-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有机氮化物对FCC汽油选择性加氢影响探讨 | 第49-59页 |
·概述 | 第49页 |
·实验方法 | 第49-50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50-51页 |
·催化剂酸性分析 | 第51-54页 |
·钝化条件考察 | 第54-56页 |
·钝化温度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钝化时间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钝化剂量对选择性的影响 | 第56页 |
·氮杂环化合物对催化剂选择性加氢脱硫影响的机理分析 | 第56-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催化剂HDS性能的中试评价 | 第59-70页 |
·100ml连续加氢实验 | 第59-65页 |
·催化剂的制备 | 第59页 |
·原料与产物分析 | 第59-6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1-65页 |
·FCC汽油TMD加氢改质实验 | 第65-68页 |
·原料与产物分析 | 第65页 |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