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黄土区刺槐生长与降水量的关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目录 | 第7-10页 |
| 1.引言 | 第10-24页 |
| ·刺槐生长研究 | 第11-15页 |
| ·国内外刺槐研究 | 第11-14页 |
| ·刺槐生长模型研究 | 第14-15页 |
| ·生长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5-22页 |
| ·全林分模型 | 第15-17页 |
| ·径阶分布模型 | 第17-19页 |
| ·单木生长模型 | 第19-21页 |
| ·单木生长模型的建模方法 | 第21-22页 |
| ·刺槐生长研究展望 | 第22-24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4-30页 |
| ·山西吉县 | 第24-27页 |
| ·地理位置 | 第24页 |
| ·气候 | 第24页 |
| ·地质地貌 | 第24-25页 |
| ·土壤 | 第25页 |
| ·植被情况 | 第25-27页 |
| ·山西方山 | 第27-30页 |
| ·地理位置 | 第27页 |
| ·气候特征 | 第27页 |
| ·土壤 | 第27-29页 |
| ·植被情况 | 第29-30页 |
| 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0-36页 |
|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研究目标 | 第3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 ·关键技术 | 第31页 |
|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 ·研究区基本概况 | 第33-34页 |
| ·标准地的选取和指标测定 | 第34页 |
| ·伐倒木的野外工作 | 第34页 |
| ·树干解析的内业工作 | 第34页 |
| ·气象资料的收集 | 第34页 |
| ·生物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 ·生长关系研究 | 第35页 |
| ·数据统计处理 | 第35-36页 |
| 4 研究区降水资源分析 | 第36-44页 |
|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环境特点 | 第36-37页 |
| ·研究区降水资源状况 | 第37-40页 |
| ·降水年际间分配规律 | 第37-38页 |
| ·月降水量的变化规律 | 第38-40页 |
| ·试验区降水量趋势分析 | 第40-41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1-44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建议 | 第42-44页 |
| 5 密度与立地对刺槐生长影响研究 | 第44-60页 |
| ·不同密度林地刺槐生长状况 | 第44-52页 |
| ·研究数据来源 | 第44-45页 |
| ·不同密度林分单木树高生长分析 | 第45-47页 |
| ·不同密度林分单木胸径生长分析 | 第47-49页 |
| ·不同密度林分单木材积生长分析 | 第49-51页 |
| ·刺槐单木密度因子胸径和材积生长方程的建立 | 第51-52页 |
| ·不同立地类型下刺槐生长研究 | 第52-57页 |
| ·与1982年结果的对比研究 | 第53-55页 |
| ·不同地形部位刺槐单木生长状况 | 第55-57页 |
| ·小结讨论 | 第57-60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60页 |
| 6 降水量与刺槐生长关系研究 | 第60-78页 |
| ·年降水量与刺槐连年生长量关系研究 | 第60-66页 |
| ·降水量与树高生长量的关系 | 第61-63页 |
| ·降水量与胸径生长量的关系 | 第63-64页 |
| ·降水量与材积生长量的关系 | 第64-66页 |
| ·某一生长年与降水量关系研究 | 第66-68页 |
| ·降雨量对不同林龄刺槐生长影响研究 | 第68-75页 |
| ·树高生长和降水量关系分析 | 第68-70页 |
| ·16年生刺槐生长量和降水量关系研究 | 第70-75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75-78页 |
| ·小结 | 第75页 |
| ·讨论 | 第75-78页 |
| 7 研究区多形立地指数表的建立 | 第78-86页 |
| ·研究区多形立地指数模型 | 第78-82页 |
| ·研究方法 | 第78-79页 |
| ·优势木树高生长模型的确立 | 第79页 |
| ·基准年龄和立地指数级距的确定 | 第79-80页 |
| ·立地指数模型的确立 | 第80-82页 |
| ·优势木高与林分平均高相关方程的建立 | 第82页 |
| ·立地指数模型的应用 | 第82-84页 |
| ·根据优势高和年龄计算立地指数 | 第82-83页 |
| ·研究区刺槐立地等级分析 | 第83-8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84-86页 |
| ·小结 | 第84页 |
| ·讨论 | 第84-86页 |
| 8 刺槐人工林降雨指数表和水分生长方程的建立 | 第86-100页 |
| ·降雨指数表的建立 | 第86-90页 |
| ·基本思路 | 第86页 |
| ·降雨指数表建立过程 | 第86-90页 |
| ·刺槐水分生长函数的建立 | 第90-97页 |
| ·关系式建立的数据获取 | 第91页 |
| ·胸径生长方程的建立 | 第91-95页 |
| ·材积生长方程的建立 | 第95-97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97-100页 |
| ·小结 | 第97-98页 |
| ·讨论 | 第98-100页 |
| 9 刺槐人工林水分生产力研究 | 第100-112页 |
| ·单木生物量分析 | 第101-106页 |
| ·不同密度单木生物量 | 第101-103页 |
| ·单木现存生物量与测树指标的关系 | 第103-104页 |
| ·不同立地刺槐单木生物量分析 | 第104-106页 |
| ·刺槐林分地上生物量研究 | 第106-108页 |
| ·不同密度林分蓄积量 | 第106-107页 |
| ·不同密度林分生物量 | 第107-108页 |
| ·单木水分营养空间与水分生物量生产效率分析 | 第108-109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109-112页 |
| ·小结 | 第109-110页 |
| ·讨论 | 第110-112页 |
| 10 结论与讨论 | 第112-114页 |
| ·结论 | 第112-113页 |
| ·建议 | 第113页 |
| ·论文创新处 | 第113-11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4-120页 |
| 个人简介 | 第120-122页 |
| 导师简介 | 第122-124页 |
| 致谢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