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O线性稳压器中关键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致谢 | 第7-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 ·研究背景及回顾 | 第14-16页 |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 ·论文结构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线性稳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 第18-30页 |
| ·线性稳压器的分类 | 第18-19页 |
| ·线性稳压器的定义 | 第18页 |
| ·线性稳压器的分类 | 第18-19页 |
| ·线性稳压器性能比较 | 第19页 |
| ·线性稳压器的组成部件 | 第19-24页 |
| ·线性稳压器的结构 | 第19-20页 |
| ·基准源 | 第20-21页 |
| ·误差放大器及缓冲级 | 第21-22页 |
| ·导通管 | 第22-23页 |
| ·反馈采样电路 | 第23-24页 |
| ·系统稳定性 | 第24-30页 |
| ·反馈和稳定性 | 第24-26页 |
| ·LDO 稳定性分析 | 第26-27页 |
| ·ESR 零点补偿 | 第27-30页 |
| 第三章 指标与架构 | 第30-40页 |
| ·设计指标 | 第30-35页 |
| ·跌落电压 | 第30页 |
| ·转换效率 | 第30-31页 |
| ·功耗 | 第31页 |
| ·线性稳压度 | 第31页 |
| ·负载稳压度 | 第31-32页 |
| ·关于线性稳压度和负载稳压度的设计考虑 | 第32-33页 |
| ·瞬态响应 | 第33-34页 |
| ·输出电压温漂 | 第34-35页 |
| ·输出电压精度 | 第35页 |
| ·系统架构 | 第35-36页 |
| ·带备用电源LDO 的工作模式 | 第36-37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正常工作模式 | 第36页 |
| ·备用电源供电模式 | 第36-37页 |
| ·限流保护和过热保护 | 第37-38页 |
| ·概述 | 第37页 |
| ·限流保护 | 第37-38页 |
| ·过热保护 | 第38页 |
| ·导通管设计考虑 | 第38-40页 |
| 第四章 电路设计与性能仿真 | 第40-73页 |
| ·基准源电路 | 第40-51页 |
| ·带隙基准 | 第40-43页 |
| ·本文设计的带隙基准源 | 第43-51页 |
| ·线性稳压模块 | 第51-60页 |
| ·模块系统结构及设计考虑 | 第51-52页 |
| ·误差放大器 | 第52-53页 |
| ·缓冲级和导通管 | 第53-54页 |
| ·系统稳定性和频率补偿 | 第54-60页 |
| ·电源切换模块和过热保护电路 | 第60-65页 |
| ·电源切换模块 | 第60-64页 |
| ·过热保护电路 | 第64-65页 |
| ·限流保护电路 | 第65-66页 |
| ·电路仿真 | 第66-73页 |
| ·线性稳压度 | 第66-68页 |
| ·负载稳压度 | 第68-69页 |
| ·瞬态响应 | 第69-70页 |
| ·电源切换仿真 | 第70-72页 |
| ·输出电压温漂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LDO 关键模块的版图设计 | 第73-81页 |
| ·模拟电路版图的重要设计原则 | 第73-75页 |
| ·匹配性考虑 | 第73-74页 |
| ·减小耦合问题 | 第74-75页 |
| ·LDO 芯片的版图布局 | 第75-76页 |
| ·关键模块的版图设计 | 第76-81页 |
| ·导通管和开关管 | 第76-78页 |
| ·误差放大器及缓冲级 | 第78-79页 |
| ·带隙基准 | 第79-81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2页 |
| ·总结 | 第81页 |
| ·展望 | 第81-82页 |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
| 全电路图 | 第84-8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