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6页 |
导论 | 第16-29页 |
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6-21页 |
二、相关研究动态 | 第21-24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4-29页 |
第一章 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 | 第29-80页 |
第一节 工业化:理论综述、历史回顾和现状分析 | 第29-60页 |
一、工业化理论综述 | 第29-47页 |
二、世界工业化进程的历史回顾 | 第47-51页 |
三、中国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和现状分析 | 第51-60页 |
第二节 新型工业化:内涵、特征和评价指标 | 第60-80页 |
一、经济发展和新型工业化 | 第60-68页 |
二、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和特征 | 第68-75页 |
三、新型工业化的指标体系 | 第75-80页 |
第二章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历史和现状 | 第80-126页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特征 | 第80-92页 |
一、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历史进程 | 第80-88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主要特征 | 第88-92页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现状分析和所处阶段判断 | 第92-111页 |
一、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的现状分析 | 第92-108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所处阶段的分析判断 | 第108-111页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优势和劣势 | 第111-126页 |
一、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优势分析 | 第111-120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劣势分析 | 第120-126页 |
第三章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价值取向 | 第126-176页 |
第一节 “以人为本”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价值取向 | 第126-135页 |
一、“以人为本”理论综述 | 第126-131页 |
二、“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主要内容 | 第131-135页 |
第二节 “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下的发展战略之一: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 第135-153页 |
一、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是“以人文本”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 | 第135-140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 第140-147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对策建议 | 第147-153页 |
第三节 “以人为本”价值取向下的发展战略之二:充分就业战略 | 第153-176页 |
一、实施充分就业战略是“以人为本”新型工业化的必然要求 | 第153-161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就业现状分析 | 第161-170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实施充分就业战略的对策建议 | 第170-176页 |
第四章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 | 第176-242页 |
第一节 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实现机制 | 第176-182页 |
一、创新的经济学解释 | 第176-180页 |
二、创新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180-182页 |
第二节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结构创新 | 第182-205页 |
一、结构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核心 | 第182-186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结构制约 | 第186-197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结构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197-205页 |
第三节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创新 | 第205-222页 |
一、技术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关键 | 第205-210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制约 | 第210-217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217-222页 |
第四节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制度创新 | 第222-242页 |
一、制度创新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保障 | 第222-228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制度制约 | 第228-233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制度创新的主要内容 | 第233-242页 |
第五章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 第242-293页 |
第一节 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多元化发展模式 | 第242-249页 |
一、多元化发展模式的选择依据 | 第242-245页 |
二、多元化发展模式的主要内容 | 第245-249页 |
第二节 发展模式之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发展模式 | 第249-256页 |
一、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对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 第249-251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1-253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对策建议 | 第253-256页 |
第三节 发展模式之二: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 第256-266页 |
一、发展产业集群对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促进作用 | 第257-260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产业集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0-263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推进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63-266页 |
第四节 发展模式之三:强化农村工业的发展模式 | 第266-276页 |
一、强化农村工业发展是西部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任务 | 第266-270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0-273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推进农村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273-276页 |
第五节 发展模式之四:民营经济推动的发展模式 | 第276-284页 |
一、发展民营经济对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作用 | 第276-278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8-281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民营经济的对策建议 | 第281-284页 |
第六节 发展模式之五: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 第284-293页 |
一、发展循环经济对西部民族地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 | 第284-287页 |
二、西部民族地区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7-289页 |
三、西部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 第289-293页 |
结语 | 第293-295页 |
参考文献 | 第295-30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304-305页 |
后记 | 第305-3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