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政治制度与国家机构论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论文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研究--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个案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前言第8-10页
第一章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对民族地区旅游的价值第10-29页
 第一节 旅游业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第10-13页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第10-11页
  二、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问题第11-12页
  三、政府供给公共产品并非政府直接生产第12页
  四、传统公共产品供给模型对旅游业的指导意义第12-13页
 第二节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下的旅游发展文献综述第13-18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对旅游发展的重要价值第18-19页
 第四节 旅游业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界定第19-20页
 第五节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有效供给对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第20-29页
第二章 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现有公共产品状况—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例第29-37页
 第一节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与民族地区旅游的关系第29-32页
  一、民族地区旅游景区与民族旅游的界定第29页
  二、风景名胜区的概念第29-30页
  三、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概况第30-31页
  四、二者之间的关系第31-32页
 第二节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现有主要公共产品状况第32-37页
  一、旅游交通第32页
  二、旅游安全第32-33页
  三、人力资源培训第33页
  四、旅游基础设施第33-34页
  五、市场宣传第34-36页
  六、加强行业管理,维护好旅游市场秩序第36页
  七、结论第36-37页
第三章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与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供求分析—以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为例第37-51页
 第一节 公共产品供求理论问题第37-38页
  一、传统公共产品供求分析理论第37页
  二、李成威的公共产品需求与供给:评价与激励第37-38页
  三、李成威理论对民族地区旅游公共产品供求的指导意义第38页
 第二节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公共产品需求(评价)第38-45页
  一、对旅游安全评价第38-39页
  二、对旅游交通评价第39页
  三、对天气预报的评价第39页
  四、对人力资源培训的评价第39页
  五、对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状况评价第39-44页
  六、对通信设施的评价第44页
  七、对地质状况监测方面的评价第44页
  八、对公共卫生的评价第44页
  九、对气候状况的宣传评价第44-45页
  十、对旅游规划的评价第45页
  十一、其他公共产品评价第45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公共产品供给(激励)第45-51页
  一、加强对旅游交通、旅游安全、公共卫生的监督管理第45-46页
  二、把天气预报和气候资源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第46页
  三、合理进行人力资源的培训第46页
  四、进行地质监测和完善通讯设施第46-47页
  五、加强环境保护第47-48页
  六、加强生态建设第48-49页
  七、加强旅游规划的落实第49页
  八、其他公共产品的激励第49-51页
第四章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与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第51-68页
 第一节 地方政府对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分析第51-53页
  一、游客数量与公共产品需求(评价)分析第51-52页
  二、公共产品需求(评价)与公共产品供给(激励)分析第52页
  三、公共产品需求、供给与游客数量均衡分析第52页
  四、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求均衡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导意义第52-53页
 第二节 必须正确处理的几个重要问题第53-63页
  一、游客数量与地方政府公共产品的承受力分析第53-58页
  二、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与旅游开发的"度"的分析第58-63页
 第三节 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第63-68页
  一、旅游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第63页
  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特点第63-64页
  三、地方政府公共产品供给与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第64-68页
致谢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4页
附录第74-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3G通信在中国的发展策略研究
下一篇:喀斯特型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研究--以鲁布格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