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SUMMARY | 第6-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6页 |
1 昆虫病原线虫的概述 | 第12-15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生态学特性 | 第12-13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致病机理 | 第13-15页 |
·侵染途径 | 第13-14页 |
·致病机理 | 第14-15页 |
2 昆虫体内抗氧化系统概述 | 第15-18页 |
·氧自由基 | 第15-16页 |
·抗氧化系统 | 第16-18页 |
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国内外关于昆虫抗氧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9-21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21页 |
4 昆虫病原线虫对害虫的控制及应用 | 第21-24页 |
·昆虫病原线虫的寄主范围 | 第21-22页 |
·斯氏线虫科线虫及其引起的昆虫疾病 | 第21-22页 |
·异小杆线虫科线虫及其引起的昆虫疾病 | 第22页 |
·我国昆虫病原线虫对害虫的控制 | 第22-24页 |
·对土栖性害虫的防治 | 第22-23页 |
·对钻蛀性害虫的防治 | 第23页 |
·对叶面害虫的防治 | 第23-24页 |
·对其它害虫的防治 | 第24页 |
5 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24-2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6-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供试线虫与昆虫 | 第26页 |
·实验方法 | 第26-27页 |
·扩繁线虫 | 第26页 |
·菜青虫 | 第26页 |
·黄粉虫 | 第26-27页 |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27页 |
·试剂 | 第27页 |
·主要仪器 | 第27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7-28页 |
·磷酸钠缓冲液(Na_2HPO_4-NaH_2PO_4) | 第27页 |
·蛋氨酸(Met)磷酸钠缓冲液(0.026 mol/L) | 第27页 |
·NBT 溶液(7.5 ×10~(-4) mol/L) | 第27页 |
·EDTA 的核黄素溶液 | 第27-28页 |
·磷酸钠缓冲液(0.05 mol/L pH7.8) | 第28页 |
2 测定方法 | 第28-31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测定 | 第28-29页 |
·实验处理 | 第28页 |
·SOD 活性的测定 | 第28页 |
·结果计算 | 第28-29页 |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 第29-30页 |
·标准回归方程的制作 | 第30页 |
·样品测定 | 第30页 |
·结果计算 | 第30页 |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实验处理 | 第30页 |
·CAT 活性测定 | 第30-31页 |
·结果计算 | 第31页 |
3 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38页 |
1 夜蛾斯氏线虫对菜青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 第32-34页 |
·对SOD 活性的影响 | 第32页 |
·对POD 活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对CAT 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2 异小杆线虫 H. megidis 对菜青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SOD 活性的影响 | 第34页 |
·对POD 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对CAT 活性的影响 | 第35页 |
3 夜蛾斯氏线虫对黄粉虫体内保护酶活力的影响 | 第35-38页 |
·对SOD 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对POD 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对CAT 活性的影响 | 第37-38页 |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 第38-42页 |
1 讨论 | 第38-41页 |
·对菜青虫保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38-40页 |
·SOD 活力的变化 | 第38-39页 |
·POD 活力的变化 | 第39-40页 |
·CAT 活力的变化 | 第40页 |
·对黄粉虫保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 | 第40-41页 |
·SOD 活力的变化 | 第40页 |
·POD 活力的变化 | 第40-41页 |
·CAT 活力的变化 | 第41页 |
2 结论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51页 |
导师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