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引言 | 第9-17页 |
·选题的依据及价值 | 第9-10页 |
·国内外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国外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内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数据来源 | 第16-17页 |
2 耕地保护的相关理论与实践 | 第17-29页 |
·耕地保护相关理论 | 第17-21页 |
·土地稀缺原理 | 第17页 |
·人地关系协调理论 | 第17-18页 |
·集约经营原理 | 第18-19页 |
·生态系统平衡理论 | 第19-20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0页 |
·外部性理论 | 第20-21页 |
·代表性国家与地区城市化过程中耕地保护实践 | 第21-26页 |
·西欧国家:英国、法国、荷兰 | 第21-23页 |
·北美国家:美国、加拿大 | 第23-24页 |
·亚洲国家:日本、韩国、以色列 | 第24-25页 |
·我国台湾地区 | 第25-26页 |
·代表性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耕地保护的启示 | 第26-29页 |
·农地规模经营 | 第26页 |
·耕地的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相结合 | 第26-27页 |
·重视土地规划工作 | 第27页 |
·提高农民的农业收入 | 第27页 |
·保护乡村 | 第27页 |
·改变政府的决策体制 | 第27-29页 |
3 农村城市化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分析 | 第29-45页 |
·城市化的一般理论 | 第29-36页 |
·城市的形成 | 第29-30页 |
·城市的定义 | 第30-32页 |
·农村城市化的内涵 | 第32-33页 |
·我国城市化的发展 | 第33-35页 |
·城市化水平的测度 | 第35-36页 |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现状 | 第36-40页 |
·河南省概况 | 第36-37页 |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 | 第37-39页 |
·河南省城市化现状 | 第39-40页 |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变化的相关分析 | 第40-45页 |
·河南省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现状 | 第40-41页 |
·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的相关分析 | 第41-42页 |
·农村城市化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 第42-45页 |
4 河南省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45-60页 |
·河南省城市化进程 | 第45-49页 |
·城市数量 | 第45页 |
·产业结构 | 第45-49页 |
·河南省城市发展的驱动因素的主成分分析 | 第49-53页 |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49-50页 |
·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因素分析 | 第50-53页 |
·构建主成分分析指标体系 | 第53-57页 |
·选择驱动因素的基本原则 | 第53页 |
·构建主成分分析的指标体系 | 第53-54页 |
·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张驱动力定量分析 | 第54-56页 |
·河南省城市用地扩展的驱动力定性分析 | 第56-57页 |
·河南省城市发展趋势分析 | 第57-58页 |
·经济发展趋势 | 第57页 |
·收入增长趋势 | 第57-58页 |
·人口发展趋势 | 第58页 |
·结论和讨论 | 第58-60页 |
5 河南省城市发展对耕地保护的影响 | 第60-75页 |
·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情况分析 | 第60-61页 |
·经济与耕地和城市用地的动态分析 | 第61-65页 |
·河南省城市发展对耕地数量和质量变化的影响 | 第65-67页 |
·河南省耕地数量变化形式分析 | 第65-66页 |
·河南省耕地质量变化形式分析 | 第66-67页 |
·河南省城市发展对耕地资源空间变化的影响 | 第67-71页 |
·耕地空间变化的区域分析 | 第67-70页 |
·耕地分布重心的变化 | 第70-71页 |
·城市发展对耕地保护的积极作用 | 第71-73页 |
·有利于降低人口出生率,减小人口过多对耕地的压力 | 第71-72页 |
·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的集约化程度 | 第72-73页 |
·有利于促进农业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化 | 第73页 |
·小结 | 第73-75页 |
6 促进城市化与耕地保护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75-83页 |
·树立科学的土地利用观、强化耕地保护意识 | 第75-77页 |
·适应形势发展,创新耕地保护理念 | 第75-76页 |
·扩大宣传,建设耕地保护空间环境 | 第76页 |
·扭转城镇建设用地思路 | 第76-77页 |
·加强耕地保护的土地制度创新 | 第77-79页 |
·城乡协调发展的制度创新 | 第77-78页 |
·改革土地制度,完善土地市场 | 第78-79页 |
·建立耕地保护经济激励机制 | 第79页 |
·科学技术创新机制 | 第79-81页 |
·合理确定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率 | 第79-80页 |
·建立耕地预警、监测系统,对耕地资源实行动态监测 | 第80页 |
·建立一套适应河南省城市发展和耕地保护特点的土地评价体系 | 第80-81页 |
·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及技术创新 | 第81页 |
·加快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信息系统网络建设的研究 | 第81页 |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 | 第81-8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84页 |
·不足与展望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附录 | 第89-95页 |
致谢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