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4页 |
引言 | 第14-16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第16-26页 |
1. 慢性心力衰竭的现代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 | 第16-20页 |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 第20-21页 |
2. 中医药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况 | 第21-24页 |
·病因病机 | 第21-22页 |
·治疗 | 第22-24页 |
3. 暖心胶囊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 | 第24-25页 |
4. 研究思路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部分 | 第26-34页 |
1. 资料和方法 | 第26-28页 |
·病例来源 | 第26页 |
·西医诊断标准 | 第26页 |
·中医诊断标准 | 第26页 |
·纳入标准 | 第26-27页 |
·排除标准 | 第27页 |
·研究方法 | 第27页 |
·观察内容 | 第27页 |
·疗效判定 | 第27-28页 |
·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第28页 |
2. 结果 | 第28-30页 |
·一般资料情况 | 第28-29页 |
·两组治疗前后心脏彩超指标变化 | 第29页 |
·治疗后两组心功能疗效比较 | 第29页 |
·入选时中医证候积分分级情况 | 第29页 |
·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 第29-30页 |
·治疗后两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比较 | 第30页 |
·安全性监测 | 第30页 |
3. 讨论 | 第30-33页 |
·暖心胶囊对心衰患者心功能、心脏彩超影响的分析 | 第30-31页 |
·中医药对于心衰的治疗 | 第31-33页 |
4. 不足与展望 | 第33-34页 |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部分 | 第34-48页 |
1. 资料和方法 | 第34-37页 |
·药物与试剂 | 第34页 |
·动物 | 第34页 |
·主要仪器 | 第34页 |
·造模、分组与给药方法 | 第34-35页 |
·血流动力学测定 | 第35页 |
·心肺肝组织重量指数测定 | 第35页 |
·心肺肝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35-36页 |
·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测定 | 第36页 |
·血浆AngⅡ、ALD水平的测定 | 第36页 |
·心肌MMP-1、MMP-9、TIMP-1基因蛋白表达检测 | 第36-37页 |
·统计方法 | 第37页 |
2. 研究结果 | 第37-41页 |
·死亡率以及一般情况观察 | 第37页 |
·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结果 | 第37-38页 |
·心肺肝组织重量指数测定 | 第38-39页 |
·心肺肝组织形态学观察 | 第39-40页 |
·心肌肌浆网Ca~(2+)-ATPase活性和血浆AngⅡ,ALD水平的测定 | 第40页 |
·心肌MMP-1、MMP-9、TIMP-1基因蛋白表达检测 | 第40-41页 |
3. 分析与讨论 | 第41-48页 |
·慢性心功能不全动物模型评价 | 第41-43页 |
·暖心胶囊对心衰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第43-44页 |
·暖心胶囊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病理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44页 |
·暖心胶囊对心衰大鼠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第44-45页 |
·暖心胶囊对对心衰大鼠心肌肌浆网Ca~(2+)-ATP酶活性的影响 | 第45页 |
·暖心胶囊对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外基质重塑的影响 | 第45-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7页 |
附图 | 第57-60页 |
发表论文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