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油气田开发与开采论文--采油工程论文--提高采收率与维持油层压力(二次、三次采油)论文

产表面活性剂采油菌株的诱变育种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24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和及其微生物来源第10-14页
     ·糖脂类第10-12页
     ·脂肽第12-13页
     ·磷脂系和脂肪酸系表面活性剂第13-14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提取和定性定量第14-16页
     ·萃取第14页
     ·超滤第14-15页
     ·结晶与沉淀第15页
     ·泡沫层析法第15页
     ·薄层色谱法第15页
     ·高效液相色谱第15-16页
   ·采油菌株的菌种鉴定第16-17页
     ·REP-PCR 指纹法第16页
     ·PCR-RFLP 分析法第16-17页
     ·16S rDNA 序列分析法第17页
   ·采油菌株的诱变育种第17-21页
     ·物理诱变第17-19页
     ·化学诱变第19-21页
     ·复合诱变第21页
   ·产表面活性剂菌种的发酵优化第21-22页
   ·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第22-24页
     ·石油工业第22页
     ·在环境工程方面的应用第22-23页
     ·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第23页
     ·在医疗工业上的应用第23页
     ·在造纸工业上的应用第23-24页
第2章 材料和方法第24-34页
   ·材料第24-25页
     ·菌株第24页
     ·培养基第24页
     ·主要仪器和设备第24-25页
   ·试验方法第25-34页
     ·菌株活化第25页
     ·种子培养条件第25页
     ·发酵培养条件第25页
     ·菌株的鉴定第25-27页
     ·菌株产表面活性剂的定量定性分析第27-29页
     ·菌种的诱变及筛选第29-30页
     ·采油菌株的发酵优化第30-34页
第3章 结果与分析第34-59页
   ·菌株的鉴定第34-37页
     ·形态特征第34页
     ·生理生化性质鉴定第34页
     ·16S rDNA 序列分析第34-37页
   ·菌株 HDY 产表面活性剂 TLC 分析第37-38页
   ·排油圈直径与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量的关系第38-39页
   ·菌株的诱变及筛选第39-42页
     ·生长曲线的绘制第39-40页
     ·紫外线诱变剂量的选择第40页
     ·紫外线诱变结果第40-41页
     ·DES 诱变剂量的选择第41页
     ·DES 诱变结果第41-42页
     ·复合诱变结果第42页
     ·菌株的选育谱系第42页
   ·产表面活性剂菌株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第42-54页
     ·接种龄与接种量的影响第42-44页
     ·不同pH 值对产脂肽的影响第44页
     ·不同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第44-45页
     ·装液量对发酵的培养影响第45-46页
     ·氮源对发酵的影响第46页
     ·氮源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第46-47页
     ·不同碳源对发酵的影响第47-48页
     ·葡萄糖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第48页
     ·磷源浓度对发酵的影响第48-49页
     ·缓冲液对发酵的影响第49-50页
     ·培养基其他成分对发酵的影响第50页
     ·NaCl 对发酵的影响第50-52页
     ·PB 设计筛选重要因子第52-54页
   ·响应面分析实验设计优化培养基第54-58页
     ·Box-Behnken 试验设计第54-55页
     ·响应面回归分析第55-58页
   ·验证试验第58-59页
第4章 讨论第59-61页
   ·本论文主要研究成果第59页
   ·后续研究与展望第59-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多元回归分析在水淹层地层水电阻率评价中的应用
下一篇:基于混料回归设计方法预测空白基质的含量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