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昆虫学论文--昆虫形态学论文

蚁科部分种类酯酶同工酶及触角显微结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前言第10-13页
 1. 分类学发展史概述第10-11页
 2. 蚁科的分类研究概况第11-12页
   ·世界范围蚁科昆虫的研究概况第11页
   ·我国蚁科昆虫的研究概况第11-12页
 3. 本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12-13页
第二章 形态学研究第13-21页
 1. 蚁科昆虫的基本特征第13-14页
 2. 吉林省蚁科昆虫名录第14-16页
 3. 本文所研究种类的基本特征第16-21页
   ·切叶蚁亚科第16-17页
     ·红蚁属第16页
     ·铺道蚁属第16-17页
   ·蚁亚科第17-21页
     ·弓背蚁属第17页
     ·毛蚁属第17-18页
     ·蚁属第18-21页
第三章 酯酶同工酶研究第21-37页
 1. 概述第21-26页
   ·同工酶的原理及应用第21-24页
     ·同工酶的概念和发展历史第21-22页
     ·同工酶的遗传学基础第22页
     ·同工酶电泳技术及其分类应用价值第22-24页
   ·酯酶同工酶的分类应用第24页
   ·酯酶同工酶在膜翅目昆虫中的研究现状第24-25页
   ·缩写及其意义第25-26页
 2. 材料和方法第26-30页
   ·实验材料第26页
   ·仪器和实验用品第26页
   ·研究方法第26-27页
   ·实验步骤第27-29页
     ·样品制备第27页
     ·各种试剂的制备第27-28页
     ·配置凝胶第28页
     ·点样第28页
     ·电泳第28页
     ·染色第28-29页
     ·脱色及固定第29页
     ·凝胶计算及保存第29页
   ·酶谱记录第29页
   ·聚类分析第29-30页
 3. 结果第30-34页
   ·蚁科EST同工酶的分析第30-31页
   ·聚类分析第31-34页
 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34-37页
   ·酯酶同工酶的分类价值第34-35页
   ·同工酶电泳分析方法用于分类的优缺点第35-36页
   ·聚类分析方法在同工酶分析中的价值第36-37页
第四章 触角感受器研究第37-56页
 1. 概述第37-40页
   ·触角感受器的研究概况第37-38页
     ·触角感受器的研究历史及发展第37页
     ·触角感受器分类的发展第37-38页
   ·蚁科昆虫触角感受器分类第38页
   ·扫描电镜在昆虫学中的应用第38-40页
 2. 材料和方法第40-42页
   ·实验材料第40页
   ·仪器和试剂第40-41页
   ·研究方法第41-42页
     ·野外采集第41页
     ·扫描电镜样本制备第41页
     ·数据处理第41-42页
 3. 结果第42-53页
   ·蚁科昆虫触角扫描电镜结果第42页
   ·蚁科昆虫触角感受器类型、数量及分布规律第42-51页
   ·聚类分析结果第51-53页
     ·结果第51页
     ·分析第51-53页
 4. 结果分析与讨论第53-56页
   ·触角感受器在不同亚科之间的差异第53页
   ·触角感受器在不同属之间的差异第53页
   ·触角感受器在同属不同种之间的差异第53-55页
   ·触角感受器在分类学上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8页
致谢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工巢箱条件下红隼子代性比研究
下一篇:松木层孔菌胞外多糖结构和生物活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