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铝共生资源露天开采理论及应用技术研究
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变量注释表 | 第17-20页 |
1 绪论 | 第20-33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0-2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30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31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31-33页 |
2 多种赋存资源露天开采境界圈定原则及方法 | 第33-39页 |
2.1 露天矿境界圈定概述 | 第33-35页 |
2.2 煤铝共生及多资源境界圈定 | 第35-38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多种赋存资源露天开采剥采比均衡 | 第39-62页 |
3.1 煤铝共生露天矿开采v-p曲线定义及绘制 | 第39-45页 |
3.2 传统露天矿生产剥采比的均衡 | 第45-49页 |
3.3 煤铝共生露天矿生产剥采比的均衡 | 第49-61页 |
3.4 产量发展曲线 | 第61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4 煤铝共生露天开采矿山工程发展基本原理 | 第62-87页 |
4.1 煤铝共生资源剥采工程发展速度研究 | 第62-79页 |
4.2 煤铝共生资源露天矿开采生产能力 | 第79-8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5 实例研究 | 第87-100页 |
5.1 采区境界的优化 | 第87-91页 |
5.2 生产剥采比均衡 | 第91-9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99-100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100-102页 |
附录 | 第102-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8页 |
作者简历 | 第118-120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