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物理学论文--理论物理学论文--量子论论文

三组份偏振纠缠光场的制备及三原子系综之间量子纠缠的实现

中文摘要第12-14页
ABSTRACT第14-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42页
    1.1 引言第17页
    1.2 非线性光学基础第17-21页
        1.2.1 二次谐波产生过程第17-18页
        1.2.2 光学参量放大第18-21页
    1.3 量子态光场第21-27页
        1.3.1 正交压缩态光场第21-22页
        1.3.2 正交纠缠态光场第22-24页
        1.3.3 偏振压缩态光场第24-26页
        1.3.4 偏振纠缠态光场第26-27页
    1.4 量子信息网络第27-35页
        1.4.1 量子秘钥分发第28-30页
        1.4.2 量子中继第30-31页
        1.4.3 量子存储第31-35页
    参考文献第35-42页
第二章 外腔倍频产生 398nm紫外激光第42-51页
    2.1 引言第42-43页
    2.2 理论分析第43-45页
    2.3 实验装置第45页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5-48页
        2.4.1 实验结果第45-47页
        2.4.2 结果分析第47-48页
    总结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第三章 实验产生与铷原子D1线对应的 795nm偏振压缩态光场第51-69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偏振态光场的产生方法第52-55页
    3.3 压缩态光场的测量第55-58页
        3.3.1 正交压缩的测量第55-56页
        3.3.2 偏振压缩态的测量第56-58页
    3.4 产生 795nm偏振压缩的实验系统第58-62页
        3.4.1 激光器第58-60页
        3.4.2 简并光学参量放大器第60-62页
    3.5 实验步骤及结果第62-64页
        3.5.1 实验步骤第62页
        3.5.2 实验结果第62-64页
    总结第64-65页
    参考文献第65-69页
第四章 实验产生 795nm两组份偏振纠缠态光场第69-79页
    4.1 引言第69页
    4.2 两组份偏振纠缠态理论分析第69-72页
    4.3 实验过程第72-75页
        4.3.1 实验过程第72-74页
        4.3.2 测量方法第74-75页
    4.4 实验结果第75-76页
    总结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第五章 实验产生明亮的三组份偏振纠缠态光场第79-91页
    5.1 引言第79页
    5.2 三组份偏振纠缠理论分析第79-84页
        5.2.1 三组份偏振纠缠产生原理第79-82页
        5.2.2 三组份偏振纠缠判据第82-84页
    5.3 产生明亮的三组份偏振纠缠态实验研究第84-86页
        5.3.1 实验装置第84-86页
        5.3.2 三组份偏振纠缠的测量第86页
    5.4 实验结果第86-88页
    总结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1页
第六章 实验实现三个原子系综量子纠缠及量子存储第91-111页
    6.1 引言第91-92页
    6.2 三组份正交纠缠理论分析第92-94页
    6.3 利用EIT实现量子态由光场向原子系综的映射第94-96页
    6.4 利用EIT实现量子态由原子系综向光场的映射第96-97页
    6.5 三组份正交纠缠态光场在原子系综中量子存储的实验研究第97-102页
        6.5.1 实验方案第97-98页
        6.5.2 三组份正交纠缠的产生第98-99页
        6.5.3 EIT控制光场的产生第99-100页
        6.5.4 存储装置第100-101页
        6.5.5 时序控制第101页
        6.5.6 测量系统第101-102页
    6.6 实验结果第102-106页
        6.6.1 相干态光场在铷原子系综中的存储第102-105页
        6.6.2 三组份正交纠缠态光场在三个铷原子系综中的存储第105-106页
    总结第106-108页
    参考文献第108-111页
总结和展望第111-112页
研究成果第112-113页
致谢第113-115页
个人情况及联系方式第115页

论文共11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系统研究与设计
下一篇:数字校园统一安全接入平台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