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亚运村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5-12页 |
·题目的由来和研究意义 | 第5-6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6-8页 |
·研究资料、目的、内容与方法 | 第8-12页 |
·研究资料 | 第8-9页 |
·研究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 第12-18页 |
·地理位置 | 第12页 |
·地形地貌 | 第12-13页 |
·气候植被 | 第13页 |
·地层岩性 | 第13-15页 |
·地质构造及区域稳定性 | 第15-17页 |
·地质构造 | 第15-16页 |
·区域地壳稳定性 | 第16-17页 |
·水文地质 | 第17页 |
·人类工程活动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18-25页 |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 第18-23页 |
·崩塌 | 第18-21页 |
·地基不均匀沉降 | 第21-22页 |
·水土流失 | 第22-23页 |
·地质灾害影响因素 | 第23-25页 |
第四章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 第25-49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 | 第25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理 | 第25-26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 第26-30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步骤 | 第30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因子 | 第30-31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元划分 | 第31-32页 |
·层次分析法评估模型 | 第32-42页 |
·建立评估系统层次结构 | 第32-33页 |
·构造判断矩阵 | 第33-35页 |
·计算特征向量并作一致性检验 | 第35-39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指数 | 第39-42页 |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 第42-44页 |
·建设工程用地适宜性评价 | 第44-46页 |
·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议 | 第46-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页 |
·建议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附录 | 第57-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