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0页 |
| 第1章 诈骗罪中的财产处分主体 | 第10-18页 |
| ·财产处分的主体范围 | 第10-13页 |
| ·受骗者应当为自然人 | 第10-11页 |
| ·处分主体不限于实际被害人 | 第11-12页 |
| ·机器不能成为处分主体 | 第12-13页 |
| ·财产处分的主体资格 | 第13-18页 |
| ·具有处分能力 | 第13-14页 |
| ·拥有处分权限或地位 | 第14-18页 |
| ·法律上的处分权限或地位 | 第15-16页 |
| ·事实上的处分权限和能力 | 第16-18页 |
| 第2章 诈骗罪中财产处分的主观因素 | 第18-23页 |
| ·陷入错误 | 第18-20页 |
| ·错误认识的内容 | 第18-19页 |
| ·陷入错误的判断标准 | 第19-20页 |
| ·自由意志 | 第20-21页 |
| ·处分意思 | 第21-23页 |
| 第3章 诈骗罪中财产处分的客观内容 | 第23-30页 |
| ·财产处分行为 | 第23-25页 |
| ·财产处分行为的地位 | 第23-24页 |
| ·财产处分行为的方式 | 第24-25页 |
| ·财产处分对象 | 第25-30页 |
| ·财产处分对象的一般类型 | 第26页 |
| ·财产处分对象的特殊种类 | 第26-30页 |
| ·财产性利益 | 第26-28页 |
| ·违禁品 | 第28页 |
| ·不法原因给付物 | 第28-30页 |
| 结语 | 第30-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 致谢 | 第33-34页 |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