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以湖南为例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第10-11页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第11-12页
  一、理论意义第11-12页
  二、现实意义第12页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一、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二、国内研究现状第15-19页
 第四节 论文写作思路和方法第19-21页
  一、研究思路第19-20页
  二、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五节 论文的特点和创新第21-23页
  一、研究内容的特点第21-22页
  二、研究内容的创新第22-23页
第二章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38页
 第一节 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原理第23-27页
  一、创新系统与国家创新系统第23-24页
  二、区域创新系统的基本含义第24-25页
  三、区域创新系统的结构第25-26页
  四、区域创新系统的特性第26-27页
 第二节 区域创新能力的基本原理第27-31页
  一、区域创新能力的定义第27-28页
  二、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第28-29页
  三、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原则第29-31页
 第三节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关认识第31-38页
  一、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界定第31页
  二、大区域与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第31-34页
  三、我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特点第34-36页
  四、我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6-38页
第三章 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第38-47页
 第一节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第38-45页
  一、设计思路第38-39页
  二、设计原则第39-40页
  三、指标系统的构建第40-45页
 第二节 评价方法及步骤第45-47页
  一、评价方法第45-46页
  二、评价步骤第46-47页
第四章 湖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第47-69页
 第一节 评价过程及聚类分析结果第47-57页
  一、评价过程第47-51页
  二、验证分析第51-53页
  三、各板块聚类评价结果第53-54页
  四、综合聚类评价结果第54-57页
 第二节 空间结构分析第57-59页
  一、湖南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总体空间结构第57页
  二、与"3+5"城市群空间布局的比较第57-58页
  三、与"湘东、湘中、湘西"区域划分的比较第58-59页
 第三节 差异性分析第59-60页
  一、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性分析第59-60页
  二、县域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性评价结论第60页
 第四节 科技创新能力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第60-65页
  一、科技创新投入对GDP的影响第60-62页
  二、科技创新产出对GDP的影响第62-63页
  三、科技创新环境对GDP的影响第63-65页
 第五节 湖南省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本特点和主要问题第65-69页
  一、基本特点第65-66页
  二、主要问题第66-69页
第五章 提升湖南省县域创新能力的对策第69-85页
 第一节 加强县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第69-73页
  一、构建县科技创新体系新框架第69-71页
  二、增强对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第71-73页
 第二节 增强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第73-78页
  一、建立政府新型县科技中介服务机制第73-75页
  二、大力建立新型农村科技合作社第75-76页
  三、增强科技信息服务功能第76-78页
 第三节 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第78-79页
  一、加大政府对县的科技创新投入第78页
  二、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第78-79页
  三、通过政策引导社会民间资本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第79页
 第四节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第79-81页
  一、加强本土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第80页
  二、多途径的引进人才和智力资源第80-81页
  三、构建人才成长和使用的优良环境第81页
 第五节 加强领导,完善政策法规第81-85页
  一、全面落实"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第82页
  二、转变职能,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领导能力第82-83页
  三、完善政策法规,建立技术创新能力的长效作用机制第83-85页
结语第85-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附件第90-100页
后记第100-101页

论文共10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线医疗呼叫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会计人员财务舞弊行为的伦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