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与经营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前言 | 第11-28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城市森林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国外城市森林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国内城市森林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森林自然度研究进展 | 第15-22页 |
·森林自然度的概念 | 第15-16页 |
·国外森林自然度评价研究 | 第16-19页 |
·森林自然度评价标准与指标 | 第16页 |
·森林自然度评价方法与等级标准 | 第16-19页 |
·国内森林自然度评价研究 | 第19-22页 |
·森林自然度评价标准与指标 | 第19-20页 |
·森林自然度评价方法与等级标准 | 第20-22页 |
·近自然森林经营研究进展 | 第22-27页 |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概念与意义 | 第22-23页 |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理论与原则 | 第23-25页 |
·近自然森林经营的方法与措施 | 第25-27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7-28页 |
2. 研究地点与研究方法 | 第28-35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28-29页 |
·研究区范围 | 第28页 |
·研究区自然条件 | 第28页 |
·研究区社会经济条件 | 第28-29页 |
·研究区森林资源现状 | 第29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 第29-35页 |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研究方法 | 第30-35页 |
·数据来源 | 第30-31页 |
·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构建 | 第31页 |
·森林自然度指标权重确定 | 第31-32页 |
·定性数据定量化 | 第32-33页 |
·森林小班自然度值计算 | 第33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值计算及自然度等级划分 | 第33-34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对策研究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1页 |
·森林自然度评价体系与方法研究 | 第35-37页 |
·森林自然度评价的指标体系 | 第35页 |
·森林小班的自然度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区域森林自然度计算模型及森林自然度等级划分标准 | 第36-37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评价 | 第37-40页 |
·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 第37页 |
·定性数据定量化处理 | 第37-38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值计算及等级划分 | 第38-40页 |
·森林小班自然度值计算 | 第38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值计算 | 第38-39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等级划分 | 第39-40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影响因子研究 | 第40-46页 |
·林种类型分析 | 第40-42页 |
·林分起源分析 | 第42-43页 |
·树种组成分析 | 第43-44页 |
·层次结构分析 | 第44-45页 |
·林分龄组分析 | 第45-46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对策研究 | 第46-51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自然度现状 | 第46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经营目标 | 第46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的原则 | 第46页 |
·武汉市城市森林近自然经营措施 | 第46-51页 |
·不同行政区的重点经营对策 | 第47-48页 |
·不同自然度等级的经营对策 | 第48页 |
·不同林种类型经营对策 | 第48-49页 |
·不同群落类型的经营对策 | 第49-51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主要研究结果 | 第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