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非饱和土力学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非饱和土中土的吸力理论 | 第13-14页 |
·土水特征曲线在非饱和土研究中的地位 | 第14-17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研究综述 | 第19-28页 |
·概述 | 第19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定义 | 第19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分类 | 第19-20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数学模型 | 第21-23页 |
·以对数函数的幂函数形式表达的数学模型 | 第21-22页 |
·幂函数形式的数学模型 | 第22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分形模型 | 第22-23页 |
·半对数简化模型 | 第23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级数展开式 | 第23-24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通用表达式 | 第24-25页 |
·数学模型中参数a 的意义 | 第25页 |
·土水特征曲线的主要特征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素土和改良膨胀土基本性质试验及分析 | 第28-48页 |
·石灰、粉煤灰、RBI 改良膨胀土的改良机理 | 第28-29页 |
·膨胀土中石灰、粉煤灰、RBI 掺量的确定方法 | 第29-30页 |
·试验材料说明 | 第30-31页 |
·击实试验 | 第31-36页 |
·试样制备 | 第31页 |
·试验步骤 | 第31-3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6页 |
·自由膨胀率试验 | 第36-38页 |
·试样制备 | 第37页 |
·试验步骤 | 第37-38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8页 |
·土粒比重试验 | 第38-39页 |
·试样制备 | 第38页 |
·试验步骤 | 第38-39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39页 |
·颗粒分析试验 | 第39-42页 |
·界限含水量试验 | 第42-45页 |
·试样制备 | 第42页 |
·试验步骤 | 第42-4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5页 |
·膨胀力试验 | 第45-47页 |
·试样制备 | 第45页 |
·试验步骤 | 第45-46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素土和改良膨胀土的土水特征曲线室内试验及分析 | 第48-64页 |
·试验仪器与工作原理简介 | 第48-51页 |
·压力板仪气压提取工作原理 | 第49-50页 |
·高进气值陶瓷板 | 第50-51页 |
·试样的制备 | 第51-52页 |
·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步骤 | 第52-55页 |
·石灰改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55-56页 |
·粉煤灰改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56-57页 |
·RBI 改良土的土水特征曲线试验数据及分析 | 第57-58页 |
·改良土土水特征曲线的拟合 | 第58-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用土水特征曲线评价改良效果的方法研究 | 第64-68页 |
·评价指标的提出 | 第64页 |
·评价指标的取值 | 第64-67页 |
·用土水特征曲线评价膨胀土改良效果的步骤与方法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主要结论 | 第68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