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情况及处理现状 | 第12-17页 |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 | 第12页 |
·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 | 第12-13页 |
·城市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危害 | 第13-15页 |
·城市生活垃圾处置概况 | 第15-17页 |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特性及处理现状 | 第17-22页 |
·垃圾渗滤液产生情况 | 第17页 |
·城市垃圾渗滤液的特性 | 第17-19页 |
·城市垃圾渗滤液处理现状 | 第19-22页 |
·厌氧消化技术研究现状 | 第22-26页 |
·厌氧消化工艺概况 | 第22-23页 |
·厌氧消化过程促进技术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厌氧消化抑制因素研究现状 | 第24-25页 |
·混合厌氧消化研究现状 | 第25-26页 |
·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 第26-27页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26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厌氧消化技术原理 | 第27-38页 |
·厌氧消化微生物学 | 第29-31页 |
·厌氧消化过程中的微生物 | 第29-31页 |
·厌氧消化微生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 | 第31页 |
·厌氧消化过程的影响因素 | 第31-34页 |
·pH | 第31-32页 |
·温度 | 第32页 |
·厌氧环境 | 第32-33页 |
·有机负荷 | 第33页 |
·基质组分及颗粒尺寸 | 第33-34页 |
·抑制物 | 第34页 |
·搅拌 | 第34页 |
·厌氧消化动力学原理 | 第34-38页 |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 | 第34-35页 |
·基质去除动力学 | 第35-36页 |
·抑制动力学 | 第36-38页 |
第三章 实验设计及分析方法 | 第38-44页 |
·实验方案 | 第38页 |
·实验装置 | 第38-40页 |
·批式混合厌氧消化实验装置 | 第38-39页 |
·半连续混合厌氧消化实验装置 | 第39-40页 |
·实验原料 | 第40页 |
·分析方法 | 第40-44页 |
·TS测定 | 第40-41页 |
·VS测定 | 第41页 |
·氨氮-VFA联合滴定 | 第41-42页 |
·pH值 | 第42页 |
·碱度 | 第42-43页 |
·气体成分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生物质垃圾与垃圾渗滤液混合厌氧消化实验研究 | 第44-62页 |
·批式进料条件下混合厌氧消化实验 | 第44-53页 |
·批式进料条件下渗滤液单独厌氧消化实验 | 第44-46页 |
·3gVS/L有机负荷条件下混合厌氧消化实验 | 第46-49页 |
·30gVS/L有机负荷条件下混合厌氧消化实验 | 第49-53页 |
·小结 | 第53页 |
·半连续进料条件下混合厌氧消化实验 | 第53-62页 |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pH变化 | 第53-55页 |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VFA变化 | 第55-56页 |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氨氮变化 | 第56-57页 |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碱度变化 | 第57-58页 |
·不同有机负荷条件下产气量及甲烷含量变化 | 第58-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生物质垃圾与垃圾渗滤液混合厌氧消化动力学研究 | 第62-66页 |
·批式混合厌氧消化动力学模型的选择 | 第62-64页 |
·批式混合厌氧消化动力学参数的求解 | 第64-65页 |
·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6-68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建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