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0. 引言 | 第11-13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写作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2页 |
·论文基本结构 | 第12-13页 |
1. 文献回顾 | 第13-22页 |
·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 | 第13-20页 |
·关于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13-14页 |
·关于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 | 第14-15页 |
·关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 第15-20页 |
·关于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定向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 | 第20-21页 |
·文献评述 | 第21-22页 |
2. 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定向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理论分析 | 第22-35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盈余管理的概念 | 第22页 |
·盈余管理的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盈余管理的方式 | 第23-26页 |
·利用会计方法进行盈余管理 | 第23-24页 |
·利用关联交易进行盈余管理 | 第24-25页 |
·利用资产重组进行盈余管理 | 第25页 |
·利用地方政府的扶持政策进行盈余管理 | 第25-26页 |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一般动机 | 第26-32页 |
·资本市场动机 | 第26-30页 |
·契约动机 | 第30-31页 |
·政治成本动机 | 第31-32页 |
·我国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定向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2-35页 |
·公开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2-33页 |
·定向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动机 | 第33-35页 |
3. 上市公司公开增发、定向增发新股前盈余管理的实证分析 | 第35-46页 |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 第35-37页 |
·盈余管理程度的计量 | 第37-40页 |
·总应计利润(Total accruals,TA)的计算 | 第37页 |
·非可操控性应计利润(Non-discretionary accruals,NDA)的计算 | 第37-38页 |
·计算可操控性应计利润(Discretionary accruals,DA) | 第38页 |
·变量选取及模型构建 | 第38-40页 |
·实证分析 | 第40-46页 |
·公开增发、定向增发新股公司盈余管理的时间序列分布 | 第40-41页 |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及单变量分析 | 第41-42页 |
·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 第42-43页 |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3-46页 |
4. 研究的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46-51页 |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研究建议 | 第47-50页 |
·研究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