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6-36页 |
第一节 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研究进展 | 第17-23页 |
一、土壤氮素形态及其来源的研究 | 第17-20页 |
二、施肥、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形态转化的研究 | 第20-23页 |
第二节 土壤供氮能力的研究进展 | 第23-32页 |
一、土壤供氮能力指标的研究 | 第23-26页 |
二、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研究 | 第26-31页 |
三、施肥、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研究 | 第31-32页 |
第三节 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的研究进展 | 第32-34页 |
一、发展概况 | 第32-33页 |
二、科学价值 | 第33-3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 第34-36页 |
一、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34页 |
二、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 | 第34-36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6-42页 |
第一节 供试土壤的基本概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试验处理及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7-39页 |
一、试验处理 | 第37-38页 |
二、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土壤样品分析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9-42页 |
一、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及植物样本 | 第39页 |
二、土壤微生物量氮 | 第39页 |
三、土壤固定态铵 | 第39-40页 |
四、土壤有机氮组分 | 第40-41页 |
五、土壤矿化氮 | 第41-42页 |
第三章 长期轮作施肥棕壤有机质及各形态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 第42-73页 |
第一节 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有机质及全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 第42-55页 |
一、土壤有机质含量 | 第42-46页 |
二、土壤全氮含量 | 第46-49页 |
三、土壤碱解氮含量 | 第49-53页 |
四、讨论 | 第53-54页 |
五、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二节 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无机态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 第55-62页 |
一、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硝态氮剖面分布的影响 | 第55-56页 |
二、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交换性铵剖面分布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三、土壤固定态铵含量 | 第57-61页 |
四、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三节 长期轮作施肥土壤有机态氮的时空变异特征 | 第62-73页 |
一、土壤有机氮组分 | 第62-69页 |
二、不同施肥处理对棕壤耕层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的影响 | 第69-70页 |
三、讨论 | 第70-72页 |
四、小结 | 第72-73页 |
第四章 长期轮作施肥棕壤有机氮的矿化特征 | 第73-92页 |
第一节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 | 第73-80页 |
一、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累积矿化氮量随时间变化曲线 | 第73-75页 |
二、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易矿化有机氮含量的影响 | 第75-77页 |
三、讨论 | 第77-78页 |
四、小结 | 第78-80页 |
第二节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模型 | 第80-85页 |
一、数学模型拟合 | 第80-82页 |
二、动力学模型拟合 | 第82-84页 |
三、小结 | 第84-85页 |
第三节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土壤有机氮的矿化参数 | 第85-92页 |
一、土壤氮素矿化势(N_0) | 第85-87页 |
二、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常数(k) | 第87-88页 |
三、土壤可矿化有机氮的半衰期(t_(1/2)) | 第88-89页 |
四、讨论 | 第89-90页 |
五、小结 | 第90-92页 |
第五章 土壤氮矿化势与土壤各形态氮之间的关系 | 第92-102页 |
第一节 氮矿化势与有机质、全氮之间的关系 | 第92-97页 |
一、土壤氮矿化势与有机质及各形态氮的相关分析 | 第92-93页 |
二、氮矿化势占有机质、全氮比率与氮矿化势的关系 | 第93-95页 |
三、氮矿化势占有机质、全氮比率对氮矿化势的实际贡献 | 第95-96页 |
四、小结 | 第96-97页 |
第二节 氮矿化势与有机氮各组分之间的关系 | 第97-102页 |
一、氮矿化势与有机氮各组分的相关分析 | 第97-98页 |
二、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对氮矿化势的实际贡献 | 第98-100页 |
三、讨论 | 第100-101页 |
四、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长期轮作施肥棕壤的供氮能力 | 第102-117页 |
第一节 玉米吸氮量与土壤各形态氮之间的关系 | 第102-110页 |
一、长期不同施肥对玉米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 | 第102-105页 |
二、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 第105-107页 |
三、土壤各形态氮与玉米产量、吸氮量的关系 | 第107-110页 |
第二节 大豆吸氮量与土壤各形态氮之间的关系 | 第110-117页 |
一、长期不同施肥对大豆产量和植株吸氮量的影响 | 第110-112页 |
二、长期不同施肥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 | 第112-113页 |
三、土壤各形态氮与大豆产量、吸氮量的关系 | 第113-114页 |
四、讨论 | 第114-116页 |
五、小结 | 第116-117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117-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31页 |
致谢 | 第131-13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