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2页 |
英文摘要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9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4-16页 |
·混沌理论 | 第16-25页 |
·混沌的本质和概念 | 第16-17页 |
·混沌的主要特征 | 第17-20页 |
·混沌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 第20-21页 |
·混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1-25页 |
·电力系统中的混沌研究 | 第25-26页 |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 第26-29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6-27页 |
·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7-29页 |
第二章 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型及其混沌动力学行为分析 | 第29-48页 |
·引言 | 第29-30页 |
·电力系统的非线性模型 | 第30-32页 |
·七阶模型 | 第30-31页 |
·六阶模型 | 第31页 |
·四阶模型 | 第31页 |
·三阶模型 | 第31-32页 |
·二阶模型 | 第32页 |
·电力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 | 第32-39页 |
·分岔理论 | 第32-34页 |
·电力系统通向混沌的道路 | 第34-39页 |
·电力系统混沌特征分析 | 第39-46页 |
·混沌电力系统的庞加莱截面 | 第39-40页 |
·混沌电力系统的李亚普诺夫指数 | 第40-45页 |
·混沌电力系统的关联维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电力系统的混沌状态检测 | 第48-55页 |
·混沌检测方法 | 第48页 |
·时间序列分析 | 第48-49页 |
·时间序列的相空间重构理论 | 第49-51页 |
·嵌入维 | 第49-50页 |
·嵌入延迟 | 第50-51页 |
·电力系统混沌现象检测与仿真 | 第51-53页 |
·电力系统混沌现象检测 | 第51-53页 |
·数值仿真 | 第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电力系统混沌控制 | 第55-89页 |
·引言 | 第55页 |
·微分几何理论 | 第55-59页 |
·微分同胚和坐标变换 | 第55-56页 |
·向量场 | 第56-57页 |
·微分流形 | 第57页 |
·李导数和李括号 | 第57-59页 |
·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能控性与能观性分析 | 第59-68页 |
·预备知识 | 第59-61页 |
·单机无穷大电力系统的能控与能观性分析 | 第61-63页 |
·多机电力系统的能控与能观性分析 | 第63-68页 |
·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控制器设计 | 第68-74页 |
·系统模型 | 第69-70页 |
·控制器设计 | 第70-72页 |
·数值仿真 | 第72-74页 |
·基于微分几何方法的输出渐近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74-82页 |
·预备知识 | 第74-75页 |
·系统模型与问题提出 | 第75-76页 |
·输出渐近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76-79页 |
·数值仿真 | 第79-82页 |
·输出渐近跟踪控制方法推广 | 第82-87页 |
·Lorenz系统模型和混沌问题描述 | 第82-83页 |
·Lorenz系统输出渐近跟踪控制器设计 | 第83-86页 |
·数值仿真 | 第86-87页 |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五章 基于滑模变结构方法的电力系统混沌控制 | 第89-109页 |
·引言 | 第89-90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 | 第90-94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90-92页 |
·滑模变结构控制中的抖动问题 | 第92-94页 |
·基于动态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的控制器设计 | 第94-100页 |
·问题提出 | 第94-95页 |
·动态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95-97页 |
·数值仿真 | 第97-99页 |
·抖动问题处理 | 第99-100页 |
·基于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的电力系统混沌控制器设计 | 第100-107页 |
·模糊控制理论基础 | 第101-102页 |
·电力系统模型和混沌振荡产生 | 第102-103页 |
·模糊滑模变结构控制器设计 | 第103-105页 |
·数值仿真 | 第105-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109-112页 |
·总结 | 第109-110页 |
·本论文的创新点 | 第110页 |
·展望 | 第110-112页 |
参考文献 | 第112-117页 |
附录 | 第117-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