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蓝色花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 ·蓝色花的形成 | 第12页 |
| ·类黄酮生物合成途径中形成蓝色花的关键酶 | 第12-14页 |
| ·蓝色花基因工程 | 第14-15页 |
| ·百合体细胞胚胎发生的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植物体细胞胚胎发生概述 | 第15页 |
| ·百合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影响因素 | 第15-17页 |
| ·薄细胞层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 第17-18页 |
| ·液体培养促进植株再生的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 ·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百合 | 第19-21页 |
| ·植物转化方法简介 | 第19页 |
|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的历史沿革 | 第19-20页 |
| ·农杆菌介导法在百合遗传转化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择适宜转蓝色基因的百合品种 | 第22-30页 |
| ·材料 | 第22-23页 |
| ·植物材料 | 第22页 |
| ·主要试剂及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 ·方法 | 第23-24页 |
| ·花色素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23页 |
| ·黄酮醇的提取及含量测定 | 第23页 |
| ·液泡pH 值的测量 | 第23-24页 |
| ·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各供试品种进行综合评价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9页 |
| ·供试百合中测得的花色素和黄酮醇种类 | 第24-27页 |
| ·供试百合中测得的花色素与黄酮醇含量 | 第27-28页 |
| ·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适宜转蓝色基因的百合品种 | 第28-29页 |
| ·讨论 | 第29-30页 |
| 第三章‘罗宾娜’百合的遗传转化受体系统建立 | 第30-38页 |
| ·材料 | 第30页 |
| ·植物材料 | 第30页 |
| ·主要试剂 | 第30页 |
| ·方法 | 第30-31页 |
| ·田间种球鳞片tTCLs 诱导产生小鳞茎 | 第30页 |
| ·试管苗鳞片tTCLs 诱导植株再生 | 第30页 |
| ·液体预处理 | 第30-31页 |
| ·生根培养 | 第31页 |
| ·驯化移栽 | 第31页 |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6页 |
| ·田间种球鳞片tTCLs 再生植株 | 第31-33页 |
| ·不同浓度2,4-D 与6-BA 对试管苗鳞片tTCL 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标准浓度液体MS(L_1)预处理对鳞片tTCL 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高浓度2,4-D 液体MS(L_2)预处理对鳞片tTCL 诱导植株再生的影响 | 第35页 |
| ·生根培养及驯化移栽 | 第35-36页 |
| ·讨论 | 第36-38页 |
| 第四章 农杆菌介导的百合遗传转化 | 第38-41页 |
| ·材料 | 第38页 |
| ·植物材料 | 第38页 |
| ·菌株和植物表达载体 | 第38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设备 | 第38页 |
| ·方法 | 第38-39页 |
| ·潮霉素致死浓度确定 | 第38页 |
| ·百合遗传转化 | 第38-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0页 |
| ·潮霉素筛选浓度确定 | 第39页 |
| ·潮霉素抗性植株的获得 | 第39-40页 |
| ·讨论 | 第40-41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1-42页 |
| 参考文献 | 第42-47页 |
| 附录 | 第47-48页 |
| 致谢 | 第48-49页 |
| 作者简介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