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数据包标记的拥塞控制机制的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第9-11页
     ·研究现状第9-10页
     ·发展态势第10-11页
   ·本文主要工作第11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1-12页
   ·项目支持第12-13页
第二章 拥塞控制及策略研究第13-21页
   ·拥塞控制基本原理第13-14页
     ·拥塞和拥塞控制概念第13页
     ·Internet中拥塞发生的原因第13-14页
   ·拥塞控制算法的分类第14-17页
     ·源算法和链路算法第14-16页
     ·开环算法和闭环算法第16-17页
   ·源算法及存在问题第17页
     ·TCP 源算法的基本策略第17页
     ·源算法的主要问题及缺陷第17页
   ·链路算法的研究现状第17-20页
     ·主动队列管理算法的研究现状第18-19页
     ·随机指数标记算法REM第19-20页
     ·随机早期探测算法RED第20页
   ·本章小结第20-21页
第三章 影响拥塞控制策略的因素的分析和研究第21-29页
   ·往返时延第21-22页
     ·往返时延的估计和组成第21-22页
     ·往返时延RTT 的取值办法第22页
   ·拥塞窗口第22-24页
     ·滑动窗口原理第23-24页
     ·AIMD 中的拥塞窗口第24页
   ·区分服务第24-26页
     ·数据流的分类与调节第25页
     ·流量控制实现模型第25-26页
   ·数据包标记策略第26-28页
     ·基于令牌桶的标记器第26-27页
     ·基于速率的标记器第27-28页
   ·本章小结第28-29页
第四章 基于改进的REM 算法的拥塞控制策略第29-44页
   ·改进的REM 算法第29-32页
     ·链路带宽估计第29-30页
     ·队列长度微分模型第30-31页
     ·算法的改进第31-32页
   ·数据包标记策略和拥塞反馈第32-37页
     ·数据包标记策略第32-34页
     ·网络拥塞状况反馈第34-37页
   ·拥塞窗口的调整第37-39页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第39-41页
     ·仿真工具NS2 的介绍第39-40页
     ·仿真实验第40-41页
   ·收敛性证明第41-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五章 基于变速率估计的数据包标记策略第44-53页
   ·区分服务对数据包的处理第44-45页
     ·区分服务类型的设置第44-45页
     ·逐跳行为第45页
     ·基本标记器分析第45页
   ·速率估计器第45-48页
     ·变速率估计器的设计第46-47页
     ·参数的动态配置第47-48页
   ·标记策略第48-49页
   ·核心节点的队列管理第49-50页
     ·改进的随机早期探测算法第49-50页
     ·发送速率调整办法第50页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53-54页
致谢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企业架构下Web Service技术的研究--Web Service及其安全性的实现方案
下一篇:基于P2P系统的网络蠕虫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