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技术改造、农业技术经济论文

农业技术创新的产权问题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6页
第一章 导言第16-30页
 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第16-18页
   ·研究的背景第16-17页
   ·研究的目的第17页
   ·研究的意义第17-18页
 2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第18-26页
   ·国外研究动态及评述第18-23页
   ·国内研究动态及评述第23-26页
 3 研究的思路、内容和主要研究方法第26-28页
   ·研究的思路第26页
   ·研究的内容第26-27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7-28页
   ·技术路线第28页
 4 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第28-30页
   ·可能的创新点第28-29页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29-30页
第二章 农业技术创新产权研究的理论基础第30-66页
 1 农业技术创新及产权的基本范畴第30-50页
   ·农业技术创新的基本范畴第30-38页
   ·产权的基本范畴第38-43页
   ·农业技术创新产权的基本范畴第43-50页
 2 农业技术创新的理论基础第50-57页
   ·马克思的技术发展理论第50-51页
   ·熊彼特创新理论第51-53页
   ·诱导性技术创新理论第53-55页
   ·舒尔茨“现代要素引入”的技术创新理论第55-56页
   ·制度学派与产权学派的创新理论第56-57页
 3 农业技术创新产权的理论基础第57-60页
   ·交易费用理论第57-58页
   ·产权界定理论第58页
   ·产权效率理论第58-59页
   ·产权运营理论第59页
   ·激励相容理论第59-60页
 4 产权制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第60-66页
   ·产权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模式第60-61页
   ·产权制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内核──激励机制第61-63页
   ·产权制度促进农业技术创新的外圈层作用机制第63-66页
第三章 农业技术创新产权制度的起源与演化第66-94页
 1 财产观念的演化第66-73页
   ·远古及中世纪的“神授”或“天成”财产观第66-70页
   ·财产优势地位观念的形成第70-71页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观念的形成第71-73页
 2 西方私有产权制度的演化第73-84页
   ·原始人的私有产权制度第73-75页
   ·二十世纪前的私有产权制度第75-78页
   ·西方近现代的私有产权制度的形成与演变第78-84页
 3 马思克关于产权的起源和演变第84-87页
 4 农业技术创新产权制度的起源与演变第87-94页
   ·农业技术产权的起源及形成第87-90页
   ·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产权制度的建立和发展第90-94页
第四章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价格决定第94-148页
 1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基本要素第94-96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主体第94-95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客体第95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中介第95-96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监管第96页
 2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特点第96-97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信息非对称性第96-97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长期合约性第97页
   ·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双边或多边垄断性第97页
 3 完全信息条件下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价格决定第97-102页
   ·对称信息条件下排他性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价格决定第97-100页
   ·对称信息条件下非排他性农业技术产权价格决定第100-102页
 4 逆向选择条件下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价格决定第102-115页
   ·基于农业技术使用者逆向选择条件下排他性价格决定第102-107页
   ·基于农业技术使用者逆向选择的非排他性价格决定第107-110页
   ·基于农业技术所有者的逆向选择条件下价格决定第110-114页
   ·结论性评述第114-115页
 5 道德风险条件下农业技术产权交易的价格决定第115-148页
   ·基于农业技术使用者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价格决定第115-129页
   ·基于农业技术所有者条件下的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价格决定第129-137页
   ·双边道德风险条件下农业技术产权交易价格决定第137-144页
   ·结论性评述第144-148页
第五章 农业技术创新的最优产权制度设计──以专利权制度为例第148-173页
 1 引言第148-154页
 2 农业技术创新最优产权(专利)制度的经典模型第154-157页
 3 农业技术创新的最优产权(专利)制度设计第157-171页
   ·信息经济视角下的模型第159-161页
   ·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专利制度第161-162页
   ·成本上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专利制度第162-167页
   ·市场规模非对称信息条件下的最优专利制度第167-171页
 4 结论第171-173页
第六章 产权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的实证分析──以植物新品种权为例第173-185页
 1 引言第173-174页
   ·植物新品种权制度的界定第173-174页
   ·植物新品种权的授权范围第174页
 2 植物新品种权制度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第174-185页
   ·数据来源及样本说明第175页
   ·基于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第175-178页
   ·品种权对农业技术创新主体投入行为影响的经济分析第178-181页
   ·品种权对农业技术主体创新申请数量影响的经济分析第181-185页
第七章 农业技术创新的产权保护研究──以知识产权保护为例第185-208页
 1 农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85-193页
   ·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第185-191页
   ·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91-193页
 2 农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经济分析第193-200页
   ·引言第193-194页
   ·模型第194-196页
   ·我国农业技术国际及地区间差异分析第196-199页
   ·结论第199-200页
 3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措施第200-208页
   ·建立与我国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第200-201页
   ·抓紧制定和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第201页
   ·建立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专项基金或出台相关优惠政策第201-202页
   ·抓紧清理、完善、配套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第202页
   ·积极实施农业技术创新专利战略第202-203页
   ·加强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建设第203-204页
   ·制定有利的措施,保护我国的农业生物技术产业第204页
   ·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我国本土遗传资源的保护第204-205页
   ·强化农业科研单位和种子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组织建设第205-206页
   ·抓紧实施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开发和培训工作第206页
   ·发展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健全服务体系第206-207页
   ·加快农业技术创新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第207-208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208-213页
 1 本文的基本结论第208-210页
 2 政策建议第210-212页
 3 研究展望第212-213页
参考文献第213-225页
致谢第225-226页
博士在读期间科研情况第226-228页
作者简介第228页

论文共22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农村信用社内部控制系统问题研究
下一篇:基于能值的山西省农业生态系统动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