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园林规划与建设论文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第12页
   ·研究的意义第12-13页
 2 理论基础第13-16页
   ·植物群落学第13页
   ·园林树木学第13页
   ·景观生态学第13-14页
   ·景观美学第14页
   ·环境心理学第14-15页
   ·边缘效应论第15页
   ·可持续发展论第15-16页
 3 苗圃发展的研究概况第16-20页
   ·国外苗圃发展的研究第16-18页
   ·国内苗圃发展的研究第18-20页
 4 植物造景的研究概况第20-25页
   ·传统的植物造景发展历史概述第20-23页
   ·现代植物造景的研究现状第23-25页
 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第25-26页
   ·主要内容第25页
   ·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思路第25-26页
第二章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的形成与特点第26-31页
 1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产生的原因第26-27页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第26页
   ·旅游业的蓬勃发展第26页
   ·边际条件的优势第26页
   ·政策与资金的支持第26-27页
 2 多功能苗圃的界定第27-28页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的概念第27页
   ·多功能苗圃与城市公园的区别第27页
   ·多功能苗圃与传统苗圃的区别第27页
   ·多功能苗圃与植物园的区别第27-28页
   ·多功能苗圃与林场的区别第28页
 3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的类型第28-29页
   ·苗木产业园第28页
   ·科普教育园第28页
   ·休闲观光园第28页
   ·景观生态园第28-29页
 4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的主要特点第29-30页
   ·功能多样性第29-30页
   ·景观多样性第30页
   ·形式多样化第30页
   ·性质多重性第30页
 5 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的理论与方法第31-41页
 1 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原则第31-33页
   ·功能性原则第31页
   ·生态性原则第31页
   ·特色性原则第31-32页
   ·艺术性原则第32-33页
 2 树种规划第33-34页
   ·树种规划的原则第33-34页
   ·树种规划的制定第34页
 3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的植物配置模式第34-36页
   ·纯林式第34页
   ·主丛式第34-35页
   ·杂树式第35-36页
 4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的空间构成第36-37页
   ·点第36页
   ·线第36-37页
   ·面第37页
 5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的思路第37-40页
   ·特色风景点的植物造景第37-38页
   ·风景线的植物造景第38-39页
   ·生产面的植物造景第39-40页
 6 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张家界多功能苗圃的植物造景第41-55页
 1 项目背景第41-42页
   ·张家界市概况第41页
   ·自然资源条件第41-42页
 2 现状分析第42-44页
   ·地理位置及区域范围第42-43页
   ·现状优势第43-44页
 3 总体规划第44-46页
   ·规划依据第44页
   ·设计原则第44-45页
   ·规划目标第45页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第45-46页
 4 树种规划第46-50页
 5 植物造景第50-54页
   ·植物配置原则第50-51页
   ·植物配置方式第51页
   ·植物配置第51-54页
 6.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总结与讨论第55-57页
 1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的理论第55页
 2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的理论与方法第55-56页
 3 城市近郊多功能苗圃植物造景的实证研究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附图1 张家界多功能苗圃规划设计图第61-66页
附图2 张家界多功能苗圃基地调查照片第66-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代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研究
下一篇: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以长沙鹅羊山公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