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伦理学(道德哲学)论文

美是道德善的象征--文学道德教化论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前言第11-25页
 第一节 研究缘起第11-17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7-20页
 第三节 研究重点第20-23页
 第四节 研究方法第23-25页
第一章 道德、教化、文学第25-67页
 第一节 道德与教化的含义第27-35页
 第二节 道德教化本质探析第35-46页
 第三节 道德教化的途径和载体第46-49页
 第四节 文学的本质与其道德教化传统第49-67页
第二章 文学道德教化的内涵第67-105页
 第一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理论内涵第67-78页
 第二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实现基础第78-84页
 第三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具体表现第84-95页
 第四节 文学道德教化的功能分析第95-100页
 第五节 文学道德教化认知中的错位第100-105页
第三章 文学道德教化的传统与实践第105-130页
 第一节 文学道德教化理论的历史溯源第105-114页
 第二节 中外文学道德教化的历史传统与实践第114-123页
 第三节 中外文学道德教化理论与实践的特质分析第123-130页
第四章 文学道德教化之最终指向——美善相乐的美学特质第130-154页
 第一节 美与善的本质溯源第130-135页
 第二节 美与善的关系考察第135-143页
 第三节 美善相乐理论的历史考校第143-148页
 第四节 美与善的良性实践互动——“以善育美、借美立善”第148-154页
第五章 文学社会道德的担当与构建第154-170页
 第一节 当代社会道德建设背景第155-159页
 第二节 重建文学道德教化精神的重要意义第159-164页
 第三节 文学道德责任建设的担当与具体构建第164-170页
参考文献第170-182页
后记第182-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审美自律性的历史考察与反思
下一篇:战后国民党东北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