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IP网络管理产品的性能测试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9页
引言第9-10页
第一章 GEOPROBE平台介绍第10-18页
   ·引言第10页
   ·GeeProbe结构第10-14页
     ·Splprobe简介第12页
     ·Splserver简介第12页
     ·Splstation简介第12-14页
   ·GeNet系统简介第14-17页
     ·GeNet结构简介第14-16页
     ·GeNet使用方法说明第16-17页
   ·本章小结第17-18页
第二章 H.248协议简介第18-39页
   ·引言第18页
   ·H.248协议及演进第18-26页
     ·H.248背景简介第18-20页
     ·基本概念第20-26页
       ·信号(Signal)第20-21页
       ·事件(Event)第21页
       ·终端(Termination)第21-22页
       ·描述符(Descriptor)第22页
       ·包(Package)第22-24页
       ·关联(Context)第24-26页
     ·H.248协议栈结构第26页
   ·H.248协议消息第26-31页
     ·H.248消息类型第26-27页
       ·命令(Command)第26-27页
       ·响应第27页
     ·H.248消息结构第27-31页
       ·消息结构第27-31页
         ·命令格式第27-31页
   ·H.248协议从R4/R5到R6的演进第31-38页
     ·3GPP TS 23.205 V6.9.0与V5.1.0的比较第31-32页
       ·H.248新增过程第31页
       ·H.248与CAMEL的交互第31-32页
     ·3GPP TS 29.232 V6.12.1与V4.3.0的比较第32-38页
       ·H.248新增必选包第32页
       ·H.248新增可选包第32页
       ·UMTS新增可选包第32-33页
       ·新增参数第33页
       ·新增H.248事务与过程第33-34页
       ·新增H.248控制信息与承载信息第34-37页
       ·对UMTS能力集的支持第37页
       ·终端命名规则第37页
       ·Mc接口单码器编码规则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基于GEOPROBE平台的H.248功能测试环境搭建第39-49页
   ·产品特性需求分析第39-43页
     ·系统需求分析第39页
     ·协议栈分析第39-40页
     ·协议版本分析第40页
     ·呼叫流程监控需求分析第40页
       ·呼叫流程需求第40页
       ·新字节支持第40页
       ·针对MG IP Address和CA IP Address的过滤功能第40页
       ·可定制的IMSI/IMEI(SV)字节过滤功能第40页
     ·多协议关联需求分析第40-43页
   ·测试环境搭建第43-48页
     ·网络地图描述第43-46页
     ·Splprobe进程配置第46-48页
       ·SpIprobe进程简介第46-47页
       ·SpIprobe进程配置第47-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四章 基于GEOPROBE平台的H.248功能测试第49-69页
   ·测试策略第49页
   ·测试信令单元创建第49-61页
     ·K1297工具介绍第49-50页
     ·创建信令单元第50-58页
     ·创建测试文件第58-61页
   ·测试过程第61-68页
     ·IP Transport/Trace Package的实时呼叫流程测试第61-62页
     ·MG IP Address/CA IP Address过滤功能测试第62页
     ·IMSI/IMEI(SV)过滤功能测试第62页
     ·H.248与CAMEL多协议关联测试第62-63页
     ·H.248与IuCS多协议关联测试第63-65页
     ·H.248与RTCP多协议关联测试第65-67页
     ·H.248健壮性测试第67-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基于GEOPROBE平台的应用拓展第69-77页
   ·应用拓展第69-75页
   ·技术展望第75-76页
   ·本章小结第76-77页
第六章 全文工作总结与展望第77-78页
   ·全文工作总结第77页
   ·进一步研究工作的建议和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附录A第80-84页
致谢第84-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Web服务社区的可信QoS评价模型研究
下一篇:Web环境下用户隐私侵犯的发现与防护